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语出《道德经》通行本,这里大家需要克服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就是所谓的好东西,不一定是真正好的东西,比如文里说的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为什么觉着这些东西好,还特意标榜他好?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

现在大家都基本温饱不愁了,但倒退个几千年,农民起义的口号就是有口饱饭吃,吃白面馒头,那就是有饱饭吃好,白面馒头好,但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上,几千年前和现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当刻意去追求和标榜某个东西时,这个东西就是缺的。

所以,老子也是这个意思,非说仁、智、孝、忠不好,如有大道,以上都水到渠成,想都不用想就有这些东西,和白面馒头、吃饱饭一样。

苏辙注道德经云:大道之隆也,仁义行于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废,而后仁义见矣。世不知道之足以澹足万物也,而以智慧加之,于是民始以伪报之矣。六亲方和,孰非孝慈?国家方治,孰非忠臣?尧非不孝也,而独称舜,无瞽支也。伊尹、周公非不忠也,而独称龙逢、比干,无桀纣也。涸泽之鱼,相吻以沬,相濡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是理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