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有一天可以不用早九晚五,在高楼林立的格子间,穿着体面的上班服,去凑一份糊口的薪水。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可以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个人,种田养鸡,耕地摘花,看春花秋月,赏夏虫冬雪。
想过吗?
至少我想过,还想过很多次。
不管你们的答案是或者不是,有人确实在过着这种生活。
从买二冬的第一本书开始,到第二本书,到第三本书,从他一个人开始决定在山里生活,一直到他一个人在终南山住的第七年,借山而居的第七年。
整本书主要围绕着二冬自己在终南山的所想所见,大篇的记实、拍摄,有花开的声音、风过的灵动、四季的更替。鸡鸭鹅,一人一猫一狗,一日三餐四季的日子,七年,很快。
但是安静,孤独,也自由。
我们或多或少会羡慕,认为那是自己想过的生活。
虽然,他生活里也有过很多问题,比如离开亲人,远离城市,蚊虫叮咬,独居的背后自律与孤独,还有更重要的经济来源。
这是现实和理想的碰撞,谁也避免不了。
读这本书的那几天, 我有很多疑惑,每天日升月落,日子仿佛过得很充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缺了什么。
其实我上下求索的道路太模糊,连自由的终点都表达不清楚,也不会有别人明白。
但是身边的大家又都是如此,忙忙碌碌,家长里短,非常坦然,仿佛每天有疑惑的只有我一个人。
后来我读到了这本书,特别感动。
这个世界上不安的不是我一个人,求索的也不是我一个人。
直到刚才,我下山的时候,风雪交加,一步一滑,整座山就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只有我一个人在一片巨大的白色背景里时,突然有种存在的感动,那种什么都没意义的不安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山居七年》
人类无法对别人感同身受,但是,有些情绪是可以相通的。
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现实里疑惑,在理想下踌躇。
你不是一个人。
而我们需要的是认知,是实践,还是勇气,可能现在还无法分辨。
没关系,慢慢想,想清楚。
远离了城市以后,独处时的思考才是完整的思考,天地间只安静的剩下自己,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你是你,是单独个体的你。
意识可以和自己对话。
现代社会信息纷杂,太多人少了独处与思考。
比如此刻我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室友打开烤箱的香气透过门缝飘进来,打乱了思绪。
几句说话声,窗外的路灯透亮,旁边的马路车声阵阵,微信群的信息在快速跳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在变化其中闻着香气,敲下这些自己的文字。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隐居,而是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有人尝试的勇气。
大家早晚有一天也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即使明天太阳升起以后,生活依旧在重复,也没有关系了,生活有两面性,你想要的是这样的孤独和自由,还是硬币的另一面。
实在想不清楚,看看文字和图片,也就到了远方。
大家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