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音韵学-用DeepSeek的思路提炼音韵学模型

最近看到爆火的DeepSeek, 很受启发, 想起近来一直思考的音韵学简化模型, 不禁想再简化一番, 以便利用, 让音韵学走出书斋, 让普通人也能用上音韵学这一有效工具.

由于本文所介绍的是简化模型, 相当于把音韵学的入门知识压缩到了十分之一乃至更少, 以方便日常应用. 对于想要深入研究者, 仍应该学习主流的音韵学'模型', 建立自己的体系之后, 再压缩简化.

根据汉语的各种方言和历史记录, 汉语的核心韵部可以简化为以下二十七部.

歌a 台ai 寒an 唐ang 谈am 曷at 铎ak 盍ap

脂e 微ei 痕en 登eng 没et 德ek

之er 齐i 欣in 青ing 侵im 迄it 锡ik 緝ip

豪o 侯ou 模u 东ong 屋ok

以n m ng结尾的为阳声韵, 以t k p结尾的是入声韵, 其他的是阴声韵. 阴阳入各九韵. 这种韵部结构基本上代表了汉语的早期, 也就是在甲骨金文, 诗经楚辞, 诸子百家的时代. 例如与学者通过诗经韵部归纳出的古音三十部对比:

歌 台 寒 唐 谈 曷 铎 盍 脂 微 痕 登 没 德 之 齐 欣 青 侵 迄 锡 緝 模 东 屋 侯 豪(冬 沃)

歌(台)元 陽 談 月 藥 葉 脂 微 文 蒸 物 職 之 支 真 耕 侵 質 錫 緝 魚 東 屋 侯幽 宵 冬 覺

冬 沃两韵字少, 发音与东 屋相近, 为便于记忆, 将其合并, 齐支是发音位置的细微区别, 一般也可以通用.

为了方便看清发展关系, 将顺序调整一下, 前元音按开口大小排列.

之er 支i 欣in 青ing 迄it 锡ik 侵im 緝ip

脂e 微ei 痕en 登eng 没et 德ek

歌a 台ai 寒an 唐ang 曷at 铎ak 谈am 盍ap

豪o 侯ou 模u 东ong 屋ok

到唐宋时期, 汉语官话的韵部可以用十六摄来归纳. 入声韵和对应的阳声韵同属一摄. (此处十六摄与常用的不同, 具体对应关系可参见汉语音韵常用表格 - 知乎 (zhihu.com))

止 臻 梗 深

蟹 恩 曾

果假 海 山 宕 咸

效 流 遇 通江

由于元音高化推移(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i听起来差不多, 随着时间就混合了), '之支脂微'四韵合并为'止蟹'两摄, 则古代的阴阳共十八韵发展成为唐宋时期的十六摄.

元朝的中原音韵分为十九韵, 被认为是近代汉语的代表. 此时入声在官话中逐渐消失.

支思 齐微 真文 庚青 侵寻

歌戈 车遮

家麻 皆来 寒山/桓欢/先天 江阳 监咸/廉纤

萧豪 尤侯 鱼摸 东钟

寒山/桓欢/先天 是介音的区别, 监咸/廉纤 的区别现代已消失合并, 因此总数仍然可以看作十六. 只是和十六摄相比, 阳声韵渐趋合并, 阴声韵逐渐分化. 合并前是阴九阳十, 合并后是阴九阳七. 而十六摄是阴七阳九.

至现代汉语十三辙, 阳声韵更加趋于合并.

梭波 衣七 人辰 (中东)

乜斜 灰堆 (人辰) (中东)

发花 怀来 言前 江阳

遥条 姑苏 由求 中东

侵寻 监咸/廉纤等m韵尾的字消失, 庚青 被合入中东辙. 因此十三辙里只剩下了四个阳声韵辙. 而阴声韵虽然数目没有变, 但实际上由于音变, 每一个韵部的读法和包含汉字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用中华新韵十八韵的韵部来看一下对应关系. 先对应列出十八韵:

波歌 支齐儿 痕 庚

皆 微 (痕) (庚)

麻 开 寒 唐

豪 侯 模鱼 东

十三辙和十八韵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 十三辙 -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qiuwenbaike.cn)

将古汉语核心韵部和现代汉语韵部对应:

歌 歌波麻微齐

模 麻模鱼

侯 侯模鱼

豪 侯豪

微 微开

台 微开

齐之脂 齐支儿思

前一列是古汉语韵部, 后面是对应到现代汉语的韵部. 可见, 以歌韵和齐之脂等韵的发展变化最多. 但是总体来说, 是对应清晰, 有迹可循的, 充分体现了汉语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发展历史.

由于十三辙中的乜斜辙太'窄'(字太少), 为方便使用, 可以将其并入衣七, 同时根据语音实际, 将居鱼等字移到姑苏辙.则得十二辙. 用歌诀记忆为: 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处报喜. 每个字的韵母代表一辙.

声母方面, 虽然资料较少, 但根据语音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汉语的十二个核心声母:

m p b n t d h k g s l r

与普通话21声母相比:

b p m f

d t n l

*zh ch sh r

z c s

*j q x

g k h

f来自古代的b和p, zc来自古代的t和s, 带*号的两行是由其上下两行发展而来. 至今在各地方言中其发展进程也不同步.

汉语的声调, 早期以平声和入声为主, 后来发展出去声上声, 入声消失时平声又分化为阴平阳平, 所以总数以四个为主. 当然各地方言的情况各不相同.

汉语的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虽然分合演化不同, 却都是出于这同一体系. 从差异来看, 各方言之间, 声调差异最大, 韵母次之, 声母差别最小.

了解这些有什么用, 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普通话和外语, 当然也可以用来自学方言和古汉语.

比如, 英语的20个元音可以仿照汉语四声记忆如下:

平 入 去 上

ar at a au

er et er are

ee it i ere

u up ut ure

可参考: 英语发音规则简单总结 - 知乎 (zhihu.com)

再比如, 古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 如果我们了解了古音的知识, 就可以推测, 在古代者字读起来像'的', 也字读起来想呀. 所以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这句就像我们今天说的'陈胜的,阳城人呀'. 甚至日语的'私は張三です'也可以按照语音和语法结构的对应关系, 记忆为'我啊张三的'.

经过测试, 问DeepSeek'古汉语的韵部有哪些?', 回答: 古汉语的韵部主要依据《广韵》系统,分为206韵,按四声(平、上、去、入)分类。以下是主要韵部:........

总结

  • 平声:31韵
  • 上声:31韵
  • 去声:32韵
  • 入声:17韵

这些韵部反映了中古汉语的音韵体系,对研究汉语音韵学和诗歌韵律有重要意义。

返回的是平水韵的韵部. 可见DeepSeek非常善于简化问题. 再问: 诗经时代的汉语韵部是什么样的? 则返回: 《诗经》时代的汉语韵部与中古汉语(如《广韵》系统)有显著差异,主要依据清代学者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和现代音韵学的研究,分为30部左右。以下是《诗经》时代的主要韵部:......

总结

  • 阴声韵:9部
  • 阳声韵:12部
  • 入声韵:10部

这些韵部反映了上古汉语的音韵特点,与中古汉语的206韵相比,上古韵部更为简化,且部分韵部在后世发生了分化或合并。研究《诗经》的韵部对理解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和诗歌韵律有重要意义。

这是主流的诗经韵部, 但是很贴心的给作了分类统计.

音韵学和人工智能都是先进的科技成果. 充分利用好他们, 对于我们的语言学习一定会大有帮助. 盼望看到更多在这一方面的探索.

本文对一般的通用术语未作解释, 如果需要更简单的入门可参阅: 大白话聊一聊说话的学问--汉语音韵学 - 知乎 (zhihu.co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平水韵的来历和发展 依平水韵的意思是依照平水韵的方式来读字,而“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
    黎沫染阅读 6,360评论 0 5
  • 【编者按:如果有兴趣学习格律诗,请通读全文,全文共计26800字,不含卷首编者按的内容。特别提示:本文完全免费,如...
    大侠霍元乙阅读 8,964评论 84 131
  • 为了让大家快速学习汉语音韵, 面向初学者和零基础, 把最基本的内容浓缩了一下, 全文不长, 预计二十分钟左右, 就...
    西木之斤阅读 236评论 0 0
  • 许多热爱古典诗词的朋友经常被平仄问题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如何区分文字的平仄,今天悦读君就来说说这个平仄的问题。 ...
    雨荷鹭鸣阅读 329评论 2 8
  • 这个题目是互文,意思是为“诗”和“文”正“名”和“义”。 为什么起这么个题目?因为很多年以来,“诗”和“文”的概念...
    悦读生活阅读 2,745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