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笔记(2021年7月24日)

    今天阅读了本书第三章的后半部分内容。作者主要阐述了“西方与现代化”。

    在本章上半部分中,作者提到了“普世文明”,也介绍了支持普世文明存在的两种学术观点。但作者认为普世文明永远不可能形成。

    在本章的下半部分,作者指出,其实为普世文明存在进行辩护的学术观点还有一个,那就是把普世文明的形成看作是自18世纪以来持续进行的广泛的现代化进程的结果。

    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现代化确实是始于18世纪的科学知识和工程知识惊人扩张的产物。这一点在李录的《文明与现代化》一书中有非常系统的描述。

      但是作者认为,尽管在变化的早期阶段,西方化确实促进了现代化,但并不能由此推导出“世界将由此全盘西方化,以及形成普世文明”的论断。

    这是因为,在后期阶段,现代化以两种形式促进了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的复兴:

      一是在社会层面上,现代化提高了社会的总体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鼓励这个社会的人民具有对自己文化的信心,从而成为文化的伸张者;

    二是在个人层面上,当传统纽带和社会关系断裂时,现代化便造成了个人内心中的异化感和反常感,并导致了需要从宗教中寻求答案的认同危机。

    尽管我也不认同普世文明这一观点,但一直找不到特别有力的反驳依据。作者的上述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

    由此我们可以以中国为例来批驳普世文明这一观点。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初期我们中国一定也会向西方学习,我们的文明也一定经历过借鉴西方的过程。

    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崛起,人们的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华文明不仅不会趋同于西方文明,相反,中华文明一定会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和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36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11,354评论 4 8
  • 步骤:发微博01-导航栏内容 -> 发微博02-自定义TextView -> 发微博03-完善TextView和...
    dibadalu阅读 8,419评论 1 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9,395评论 0 5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