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景观,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牌坊也叫牌楼(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最早见于周朝。《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牌坊的老祖宗。
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 置于郊坛、孔庙,以及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念碑,它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代以后,牌坊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碑,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甚至比屯兵堡垒、比官府衙门、比缴粮纳税,更加确切的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实际控制,因为它体现的是对中央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接受及文化认同,更加能体现地方对中央的臣服。牌坊的建造意图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刘敦桢老先生曾说:令人睹绰楔飞檐之美,忘市街平直呆板之弊。
牌坊如诗,吟唱岁月。
历史上湖南牌坊众多,例如:据史料记载,怀化市溆浦县就有牌坊30余座。据嘉庆《郴州总志》与同治《桂东县志》中载,郴州市桂东县明清两代大大小小牌坊40座。其中,明代18座,清代22座。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湖南现存的牌楼数量大减,整个湖南省现存牌楼仅有50多座。
湖南现存牌楼多为石牌楼,类型多样,造型丰富,雕刻精美。其余还有木牌楼、砖牌楼少量。
1.长沙开福寺山门
山门为四柱三门三楼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10米。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
2.长沙麓山寺山门
麓山寺门为牌楼式,正中之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著名的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3.长沙陶公庙大门
山门为五间七柱三门三开砖砌牌楼,高大华丽,正脊置琉璃幡龙宝顶,两侧列琉璃八仙,个个神态生动,两档鳌鱼收尾,檐下层层堆塑。门墙明间上方汉白玉阴刻贴金竖书“临湘山”。额缴置居中,周围为五龙盘绕,构成传统收“五龙棒圣”图案。中门联分别用南朝陶弘景和晋代陶渊明典故切陶姓。联云:山中宰相;陆地神仙。左门门额“丹邱”,门联为:六朝遗庙;千古名山。山门两侧成直角延伸成围墙,左侧门署“康衢”,门联为:鸦林滴翠,狮岭流丹。右侧门署“道岸”,门联为:竹林春霭;朗水波深。
4.长沙火宫殿大门小牌楼
5.郴州汝城绣衣坊
绣衣坊座东朝西,白石结构,分主楼、次楼、边楼,三门四柱,每楼檐下有斗拱,通高686厘米,面阔650厘米,中门高238厘米,宽291厘米,两侧门高193厘米,宽165厘米。中门门楣上方横额内自右至左阴刻双勾“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每字45×45厘米。横额右上部阴刻上款“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炤同、鲁玘、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使范辂立”,左下部阴刻下款“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背面形式、内容与正面同)中门上、下桁分别镂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浮雕。双凤旋飞,双狮嘶鸣。背面同一位置分别浮雕“三凤朝阳”、“双麒麟滚球”。三凤飞旋绕日,两麒麟腾跃滚球。左门楣正面浮雕凤鸟,白鹭,荷花,背面浮雕双猴摘桃图案。右门楣正面浮雕老鹰山羊,背面浮雕山鸪麋鹿等图案。各种动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左右檐下灵窗镂雕孔雀牡丹,凤凰牡丹图案。中门两层飞檐,左、右各一层飞檐,次檐左、右檐高60厘米。顶檐和左、右两檐下各斗拱出两跳,中檐下斗拱出四跳。主楼正脊两端置螯鱼,左、右檐的左、右端只置一尾,共计六尾螯鱼。中门柱脚置右狮一对,左狮昂首含珠,右狮咧嘴嘶鸣之状。四柱前后均镶嵌护柱石一块,护柱石下部为石鼓,每鼓中部均有浮雕异兽。
6.溆浦羊角坪百岁坊
牌坊正中立“圣旨旌表”竖碑,下端石雕“八仙”塑像,两端鳌鱼翘立,巍峨挺拔,气势不凡。
7.岳麓书院德配天地坊
8.宁远路亭村云龙牌坊
云龙牌坊在距湖南省宁远县城20公里的湾井路亭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旌表该村举人王性所建。坊高14米,宽14.3米,进深4.35米,全木结构,歇山顶单檐,檐下宝顶,饰蜂窝状。“如意斗拱”七层,六柱穿梁,斗拱重叠出跳,飞檐宝顶。檐枋上木雕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9.宁远东安头翰林祠
10.宁远久安背村翰林祠
11.嘉禾风宪牌坊
早在明朝洪熙乙巳年间,为纪念两袖清风,执政廉明的南京巡河御史李祚(嘉禾县荫溪村人)而建的御赐“风宪”石牌坊,其意为“其身也直,其气也刚,其风也宪”。这座由青石雕塑而建的“风宪”牌坊,历经蹉跎岁月,饱受风雨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荫溪村,成为教育荫溪人世世代代清正廉明的历史见证文物;也是我国古代为表彰廉政监察官员,倡导官吏作风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风的最早表现形式。
12.宁远节孝石牌坊
宁远节孝石牌坊始建于清光绪丙戊冬月(1886),是当年清政府为彰表节妇所建,上面刻有宁远县内350名节妇姓名,是封建社会以“三从四德”清规束缚妇女的历史物证。坊体为全石结构,宽8米,高约9米,基石底座宽0.5米,长1.5米,三门四柱五楼,中门宽2.2米,两边门宽约1.3米,镂空窗花,隼卯扣合,正门坊上饰有龙狮人物浮雕及宝瓶颈,刻有“圣旨”二字,雕琢精美。
13.宁远文庙棂星门
14.长沙刘氏节孝坊
“刘氏节孝坊”位于岳麓区石坝村石坝巷段家老屋,高5米余,宽4.9米,为三间四柱三楼式石牌坊,建于清代光绪庚子年。“节孝坊”牌坊上石匾刻有“段衍礼之妻刘氏节孝坊”,两侧对联为“楚水映清徽泪痕分染湘江竹”、“纶音须旷典柱古长留冰雪心”张汉英拜题,顶部有“圣旨”两字,左右有人物浮雕石刻一对。牌坊上还有龙、凤、兽等雕刻。
15.新化北渡节孝牌坊
牌坊柱头设额枋,枋上立斗拱,再设平板枋,一层斗拱,再设平板枋出檐,层层叠叠险中求稳。主楼高出次楼1米余,均覆以庑殿式屋顶,屋脊尾部翘角10个,主楼正脊中央放置了葫芦形的宝顶。
牌坊中心部位的正反两面,都有五龙捧圣旨图,凸雕的“圣旨”二字,为楷书,五龙造型及雕镂工艺相当优美。牌坊东面的两旁悬雕神像,手拿条幅,上书“一品当朝”、“指日高升”。
16.永顺不二门温泉牌坊
17.湘阴文庙“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实为棂星门,系清乾隆十一年(1746)修,清光绪十一年(1886)维修时嵌饰太和元气坊额,高9.5米,宽4.2米,六柱三门四梁,柱的前后有石狮、石象十二座动物雕塑,梁面有龙、凤、人物、花草等图案镂雕。
它是站着的历史
是巨大青石砌成的纪念碑
是先人留给故乡的无上荣光
是古人留给时光最后的背影
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欲知征文详情,请点击:建筑圈 X 城市专题征文 | 路过不同的城市,遇见不一样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