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爆发的年代,文化从未像现在这般的繁荣,这当然是好的。然而这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的年代,文化正被物质的洪流裹挟着奔腾翻滚。换种方式来说,文化应该是纯粹的高尚的清醒的,而物质必然是混乱的庸俗的迷茫的。物质正在杀死文化,这是文化的困境。
单从文学来讲,文学正从一种生活的语言的艺术转变成一种枯燥的艰辛的劳动。曾经文学创作与音乐创作一样,写作者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迸发的灵感,优秀的作品宛如明珠华光璀璨,而如今随着文化的爆发,文学早已是泥沙俱下。
当文字被世俗所掌控,文学这个圣洁的少女便也被庸俗之人奴役着去卖唱卖笑卖身,去博取无知者肮脏的缠头。而他们一边扯下少女的衣服展示着少女的胴体努力讨好着看客,还要一边向众人强调着他多么爱这个少女。毕竟有这份爱可以多卖得几文。
当然,经济社会,靠写文章赚钱并无可厚非,毕竟作家也需要生活。但是靠写文章赚钱并不等于为赚钱去写文章。即写作的动机不同,这也是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作者在落笔之时他的最初目标是要赚钱还是要创作一个文学作品。
倘若你的目标是创作文学作品,那么请你赋予作品一个合格的文章应有的语言的艺术性和要表达的思想。这两点我认为是文学作品所必须的。如果作者尚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请去潜心学习。
关于如何自我进行能力鉴定,我个人认为也有一个方法。倘若你写完一个文章立刻便觉得这文章十分优秀,那么相信我你还有待提高。倘若你时常觉得自己的文章有所欠缺,那么你已经超越了网络上的大多数作者。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总结出这个方法的,那我也不妨说说。一个长期阅读的人会习惯的把自己的文章与读过的文章做比较,你如果觉得自己的文章很优秀那么说明你日常所阅读的作品最多跟你在同一水平,甚至比你更糟,你尚不具备文学审美能力。如果你时常觉得自己有所欠缺,那么大概率你平时阅读的都是真正的名家作品,你下意识得用自己的文章去跟名家名作去比较,这个比较结果会让你十分受挫,但这至少说明你有出色的审美。
简单来说,目前网络上的写作者中,对自己的文章越是自信的作者其文笔往往越差。
这类人又因为对自己文笔过分自信,所以内心里认为自己的文章必然能赚钱,进而开始为了赚钱去写文章。而他们又往往有同一个特征,即他们所写的文章中必然有诸如“通过写作我赚了xx钱”之类博眼球的题目。更有甚者开堂授课去教授别人如何靠写作赚钱,他用这种题目做的陷阱去诱捕他的同类,于是文学的瘟疫之源诞生了。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他所被人熟知的应该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作者本人。比如我老妈知道骆驼祥子是谁,但她不会知道老舍是谁。再比如全国人民都会背诵“锄禾日当午”但至少有一半的国人不知道《悯农》的作者是李绅。而那些开堂授课者所教授的内容却并不是如何写出好的文章来——他们也教不来,他们所教的是如何让别人记住你这个人。所以本质上来说他的作品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文章。这里就有些本末倒置的意思了,我甚至完全没有见过他们的作品诸如小说散文诗歌之类。而他们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说是金钱可以衡量自己文章的价值,言下之意赚的钱越多则说明文章越好。诚然,他们也是能赚到钱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文章有价值,而只能说明他是个优秀的推销员,他把自己当产品推销了出去,换句话来说他出卖了自己。他说:“我热爱文学。”
另外,他们的课堂中传授一种特殊的获取灵感的方法。我们知道一个合格的写作者往往是从生活之中汲取灵感,而他们就厉害了,他们直接从别人的文章里获取灵感。具体方法就是找一篇别人的爆款文章,反复得阅读,突然灵光一闪,将其中的几句话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修改而后署名发表,美其名曰借鉴学习。
除此之外,这些淘金者们比较推崇的一种日更的写作习惯,一天一篇,一年写365篇文章,颇有质量不行就以数量取胜的意思。两年日更下来比鲁迅一辈子写的文章都多。用文字来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这是个好习惯。但是你写日记自己看看就行,真没必要拿出来给广大的网友看,来炫耀自己那可笑的文笔。何况有些人根本无内容可写,绞尽脑汁东拉西扯的凑一篇出来交任务。这个文字世界早已经垃圾满天飞了,若你必须再创造垃圾,请努力创造可回收垃圾。
我们常说有些人写文章狗屁不通,可见将文章比作屁已是早有先例的。但是狗屁不通其臭如屁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没屁硬挤,结果屁也没挤出来,只挤出一堆屎来。结果还要捧着这坨屎满大街招摇。我能忍受在一堆泥沙里淘金,但TMD谁能受得了在粪坑里淘金啊!
文学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为了变成生产的工具也不会是为围观者提供意淫和爽点的。如果我们还能记起曾有一支撕开伤痛的,于黑暗中引领方向的,睿智的,干净的,自由的笔,请把它拾起。
顺便帮少女穿上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