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我不要”这个主题时,停顿了,几天没有提笔。
为什么在“我不要”上卡住了呢?虽然赶上清明假期,赶上那几天很忙,接待外地来的朋友。但我心中隐约知道,事实不是这样。
如果用这半年一直在跟随的一个心理老师的话来说,这背后是有原因的,它一定是勾起了什么,是你内心不愿意去面对的。
我不愿意面对的是什么呢?
好像有很多很多,却又有些难以言说。于是,照例去回忆了生命中几个节点的“我不要”。
七岁时的“我不要”,虽带着小孩子的脾气与被娇宠,但是真实而耿直,喜欢就是喜欢,不要就是不要。
十七岁时的“我不要”,要么是融入了性格,变成了一句口头禅;要么已经不再那么随便说出口,在学会了掩盖心思后,“我不要”是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二十七岁的“我不要”,不是挂在口头,而是刻在心理。这时的“我不要”是不断思考过后逐步清晰自己的方向,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我不要”是一种提醒、一个界限。
三十七岁的“我不要”,多少是带着些焦虑,不满意现在的自己,不满意自己所创造的这一切。心里有很多“不要”,却没有勇气说出口,于是在无数深夜拿出来痛苦难过再自责反省。
……
写到这里,才忽然发现写不出“我不要”的原因。
脑海中响起孙燕姿的《风筝》,第一句就是
“我不要,将你多绑住一秒
我也知道 天空多美妙
请你 替我瞧一瞧”
这句有些哀伤无奈的话,也许是我对自己的灵魂所说,只是,我还是将自己绑着。
这,也许就是现在的我,所不要的。
我不要 将你多绑住一秒
我也知道 天空多美妙
请你 替我瞧一瞧
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
一眨眼 不见了
谁把它的线剪断了
你知不知道
从前的我们哪儿去了
路太远 我忘了
如果你想飞 我明了
你自由也好
我不要 将你多绑住一秒
我也知道 天空多美妙
请你 替我瞧一瞧
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
一眨眼 不见了
谁把它的线剪断了
你知不知道
我不要 将你多绑住一秒
我也知道 天空多美妙
请你 替我瞧一瞧
看你穿跃云端飞得很高
站在山上的我大声叫 喔~
也许你呀不会听到
把梦想找到 要过得更好
我不要 爱情的低潮 喔~
我会微笑 眼泪不准掉
我很好 后来的你好不好
你会知道 我没有走掉
回忆 飞进风里了
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