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很详尽又全面的“沟通”这件事的意义,和达到“沟通”目的的手段,以及在进行“沟通”这件事情上应该培养和具备的态度。
没错,其实,最重要的,反而是态度。
01 沟通从自我关注开始
就像我们无数次强调对待学习方法的态度一样,方法本身没有好坏,永远都只是是否适合自己。
沟通也一样,如何选择沟通的方法,或者如何进行一场有效的沟通,根源永远都是从“了解自己”开始。
你需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属于外向型沟通风格,或是内向型;
你需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哪些可以得心应手侃侃而谈,哪些相反;
你甚至需要自己的“恐惧”,对于即将开始的每一场沟通做过的“消极假想”,其实都是来自于你的恐惧,因为那些都尚未发生,而你自己内心却早已有了评判。
……
如果你无法对自己坦诚,你更无法和沟通对象坦诚,而坦诚是任何一场沟通的基石,千古不变。
02 沟通的简要分类
一说到“沟通”,你一定会想,诶,就是要跟一个人说清楚一件事吧。
也没错,这确实是沟通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但沟通还可以帮助我们和陌生人建立联系,和伙伴达成共识,和朋友家人维系更深入的关系。
那么每一场沟通,从头到尾都只有“说说说”不停么?当然不是。
A. 清晰表达,正确提问
表达清晰,自然和背后的结构思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一场沟通中,在“说”的环节,除了自己表达清晰以外,正确的提问,对于从对方那里获取有效信息,则更为重要。
在这本书里,强调了2种提问,“封闭式”和“开放式”,这两种提问都很有学问,而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具体哪一个提问方式,也是很有学问,需要勤加应用和练习的哟。
B.倾听永远比说重要
相信这个道理,你在很多讲沟通技巧的书上见识过了。
然而作者还特意说明了一件事情,即我们从小听父母老师讲,会说话有多重要,甚至市面上很多的书都是教你说的技巧,即便强调了倾听的重要,却也依然没有任何内容教你如何学会倾听和训练倾听,这反而是不合适的。
其实,真正的倾听只有一个根本性的训练,那就是学会真的在意别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是要我们可以发觉自己的真正在意是否发自内心的,否则,一定会被对方看出来。
从哪些方面看出来?那就是大多数人会忽略的沟通的第3个类型,“肢体语言”。
C.肢体语言可信度大于生硬语言
在这本书里,作者强调,肢体语言比声音语言更可信。而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已经开始于第一句问候之前了。
在这个观点上,有一部美剧《庭审专家》将这个试试应用得非常充分。
在主角Bull运营的这家通过分析和改变陪审员决定而影响案子最终走向的公司里,有一个工作角色,就是为他们的客户做服装搭配,而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是让陪审员在第一视觉上,就会对客户产生好感,起码至少不会产生负面的第一印象。
而他们对于陪审员当下反应的分析,也更多是基于肢体语言以及其固有的思维模式。
所以,无论是在沟通中想要获得一个好印象,还是在沟通中微妙地感知到对方的态度,与其从语言声音中分析,反而不如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肢体语言。
03 放掉控制的欲望,去影响他人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影响他人”。
这本书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句话指出地不仅仅是对待沟通这件事的态度,反而是人际交往,事情处理中,我们都该具备的态度。
放弃掉控制的欲望,通过自己的选择影响他人的选择。而影响,就已经是很重要的力量了。
如何影响他人,如何实现影响他人,从快乐地服务于他人开始,从无私的分享与给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