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一个心理实验中发现: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对现在的自己很不满意。
爱德华.扬格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下于一个牡蛎不知道身上的珍珠,一块岩石不知道其中的钻石”。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呢?需要唤醒自己,激发自己未知的潜能,在《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一书,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教会我们从新认识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陶思璇,是知名心理专栏作家,有人评价作者的文字像手术刀一般冷静、准确的分析了每个人心里住着的那个我。了解自己,是人生真正的修行。
一、自己拥有宝藏,却不自知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故事:印度富商为了寻找宝石,变卖了自己的土地和家产,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人们在他被卖的土地中,发现了无数宝石。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讽刺,明明拥有宝石却不自知,然后死在寻找宝石的路上。
印度富商的故事像极了我们自己,明明拥有惊人的才智,却始终怀疑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具备有待开发的无限潜能。20世纪有心理学家提出,目前人多使用的所有能力仅是自己能力本身的10%,每个人都有巨大的能量没有被开发。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不是我们能力有问题,而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激发自己的潜能。
破除人对自我的怀疑,可以从一下两个方法锻炼自己:
1、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你的畏惧习惯屈服。
如果我们能正视自己因受到打击后感情上的痛苦,那么,这种痛苦会慢慢减轻,最后消失。
2、 你觉得自己无法忍受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但是你必须拒绝屈服。
这时候,可以试着做一些平常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每个人一生中的成就,不一定是拥有财富,发现成长的力量,认识真正的自我,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二、以年龄定成败,否认创造力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觉得自己老了,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也错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了。
可是,摩西奶奶73岁才拿起画笔,依然实现了开个人画展的梦想,并且在100岁的时候回信给村上春树,造就了一个著名的文坛作家。
摩西奶奶说,人生,只要开始就不晚。
也有人说,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有着创造力的人,而我只是个普通人。
其实,摩西奶奶在73岁之前一直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幼时为了减少父母的负担,还去富人家里帮佣。而村上春树,在成为一个作家之前,是一名医生,对于文学,也没有受到过专门的训练。
摩西奶奶热爱生活,她的画大多以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场景为主,慰藉了很多人的心灵。村上春树也是因为热爱文学才弃医从文的。
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年龄无关,和热爱有关,热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创造力。
有位作家说过,创造力的第一要素是感受力。作者在书中分享,所谓的创造力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创新和灵感,而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三、积极面对生活,付诸努力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行。有的人积极面对,有的人消极敷衍。无论如何,时光都不会倒流。
正确的认识自我,不以年龄论成败,接纳和信任自己,学会根据自我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得失,而不是和旁人比较,心中自然会沟壑明朗。
生命本身是一种体验。有的人去问智者:“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智者答:“生命的本身就是意义”。
了解自己和突破自己,就是生命赋予人生最好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建议我们:
1、乐观者常乐。
一位长辈说,当你活到一定的年纪之后,会发现自己曾经浪费了很多精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人生很短,有舍才有得。乐观的人就是懂对于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就放手,只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去爱些正在爱我的人。
2、填写自己五年后的梦想清单。
清楚自己梦想,列一个人生的梦想清单,并想象5年后自己生活的模样。你期待中的生活就从现在开始行动。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最后按不同的时间阶段去完成它。
人生,就是在完成一个个不同的目标中前行。
那些积极面对生活的人,在付诸努力之后,基本都会得到自己的人生愿景。
人生是一场修行,只是,这场修行的开始和途中,都是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最后达到自己理想的过程。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价值。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作者认为,实现自我价值就需要人们发挥并表现出自己的潜能,才会获得最大满足。
在人生这场修行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那些考验和挑战我们生命的东西,正是可以激发我们了解自己潜力的机会,也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和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