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如何理解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自《道德经》第72章,意思是说:百姓不畏惧威胁,就会出现严重威胁。

有什么含义?

威是威胁,危险和恶势;引申为强大,重大或巨大的祸害。黎民百姓对天理,大道和自然,应该有敬畏之心,防范之举和谨慎之行,不要肆意无怯,不要狂妄无惧,不要大胆无忌,否则会酿成大祸,造成大难和形成大灾。

有什么道理?

从宇宙看,地球是渺小的,从世界看,人类是从属的,从社会看,个人是脆弱的;在历史长河中,人类,民族和个人都只是短暂的存在,而天理,大道和自然则是很久,持久和长久的存在,具有强大的,巨大的和重大作用力,影响力和决定力;所以,任何个人,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服从天理,适应环境和顺其自然;而不应该用欲望,贪念和奢求忽视,鄙视和蔑视天理的大道,不应该用胆量,勇气和意志抗拒环境和规律;否则会大祸临头,大难在身和大灾出现。

有什么方法?

首先要尊道敬神,畏天惧地和依法从律;不要改天换地,不要违规破戒,不要胆大包天;其次要鼓励科学,倡导研究和构建理论;要推理,计算和分析,要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还要预防,预测和预估,还要防备,防御和防守,不要为理想奋斗,不要为欲望拼搏,不要为目标努力,而要顺应自然,环境和趋势,服从规律,周期和循环,服从法律,规则和章程;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极度的愚蠢,不是勇敢,而是找死;刚来新人不听劝是极其野蛮,不是大胆,而是惹祸;没有科学研究,没有计算实验和没有能力技术的创新都是极其危险的,多数的结果是失败,损失和破坏;没有逻辑,没有经验和没有实力的冒险都是极其荒谬的,多数的结果是祸害,灾难和苦难。

有什么证明?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大多数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和不惧威胁的活动,没有推动文明,科学和智慧的进步,没有产生进步,效益和繁荣,反而造成巨大的苦难,灾难和艰难,反而造成重大的祸害,灾害和伤害;历史证明:无畏不惧是愚蠢的,勇敢大胆是野蛮的,肆意妄为是恶毒的,相反,只要只要在尊重道理,顺应环境,符合现实的前提下,用谨慎,仔细和耐心的方法,用沟通,交流和商榷的方式,用协作,配合与互利的精神,用技术,能力和方法的手段,用防守,防备和防御的思维,用缓慢,逐步和柔和的方式,通常可以获得快乐的,幸福的和美好的结果,达到了富裕,发达和繁荣的状态,也就是用“畏威” 避免了 “大威”;而大多数强烈的,猛烈的和剧烈的反抗,无畏的,无惧的和无恐的斗争,经常受到更多的威严,威胁和威力;造成了更大的失败和苦难。和平过渡的效果,通常都是美好的,只是时间长一点,而急躁则是豪情,纵欲和贪婪最明显的特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