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开始发育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思想格格不入,行为格格不入,就好像一个异类,这个世界异类总是被人恐惧,被人排斥。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我没有青春期的叛逆,我疯狂地喜欢上读书,看星星。我选择了孤独,我在孤独的时光里与自己独处,毫不夸张地说,我后来会审视当初的自己是不是个神经病。我经常会看见另一个自己,我的很多故事,都是以自己为原型的,第一次看见自己,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看夕阳,我突然看见云端有一个小女孩,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这简直就是瞎扯,但有什么所谓?
我总感觉她一直在我身边,我的看待事物方式,为人处世原则,因为和她相处逐渐成形。我经常会思考,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或者更多的自己,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生活的方式改变了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方式,生活的压力剥夺了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有时,别人会问我,你不孤独吗?不合群你不别扭吗?我大大方方地回答,当然孤独,但我并不别扭,这是我的选择,不合群是因为这个群体不属于我,如果这个群体接受了我,我也肯定了这个群体,还会有人觉得我不合群吗。是高度不够,也是性格不合。
我最讨厌别人说的一句话的形式,‘’你怎么还不……都这样……‘’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因为你们全部都是这样,我就要服从,你可以说我是异类,也可以表达出来,但我不愿意,你不能这样道德绑架逼我就范,生活是我的,选择权在我,拒绝也是我所享受的义务的一部分。
李尚龙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我是赞同的,你要清楚,所有的友情都是靠着等价交换维持下来的,如果我的付出并没有让我得到我所想要的东西,我的社交意义何在。三观不合,何必勉强,我发现,孤独的症状并不是某几个人的特点,基本每一个人都会孤独,孤独并不可怕。打开手机,一个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速度极快,人们交流方式逐渐没有了感情,你看不见屏幕面前的我,我也看不见你,抱着几寸的屏幕,社交的意义似乎仅仅在于简单的文字处理。
没事的时候。好好翻一下你的手机联系人,想一下你今天发生了些什么事,路上看了什么事,然后想一下你能分享给谁,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与谁分享,这就叫孤独。我习惯这种生活方式,甚至会乐在其中,我会在周末闲来没事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然后去书店看看自己需要的书有没有。当然有时也会令人不快,吃火锅服务员一定要再三确定我是一个人来的吗,嗯,我选择接受这种眼光,毕竟我暂时逃不出一个圈子。
逃离这个怪圈是我的愿望之一,我觉得总会有人和你的选择一样。举个例子,有人选择单身一辈子,在我的家乡,早就成为左邻右舍的饭后谈资了,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单身?这是我的权利啊,我当然可以选择一个人过活,我的感情并不空白。反之,你身处一个很优秀的环境里,这里的人很充实,很有思想,你单身,没问题啊,不会有人觉得你是个怀胎。生活高度不同,你选的可能性也就不同。
我是个非常喜欢旅行的人,就在前段时间,我觉得有些厌倦,经常感觉没有热血,我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票,第二天去了北京,除了和父母电话的时候说了下没人知道。几天后我回来了,一个和我共事的人和我说,你真的是闲的,平时我很尊重他,并且觉得他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从此以后,我在和他的交流中避免谈及我的生活。我对他并没有意见,相反,因为我了解我的处境,也很清楚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会调节自己,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庆幸,还好,我还没有掉进这个群体,同时我告诉自己,这里不是我想呆的地方。
所以,朋友,享受孤独,不要为你的不合群苦恼,这是因为我们的努力还不足够逃离这个群体,尊重自己的选择,这会是你是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