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入行产品,从产品小白到助理到专员到产品经理,一路走来,遇到过苦难挫折,但也收获了方法,提升了能力。从事产品工作以来一直在乙方工作,做过政务项目,也做过B端产品。通过几年的工作总结出了一些可复用的工作方法与工具,希望分享出来能够帮助到入行不久或想要入行的朋友们,也希望经验丰富的朋友们能够多多指教。
首先介绍一下我从事工作的背景:主要负责G端项目需求调研、产品设计、系统培训、优化迭代工作。我将工作流程分为七个阶段进行简单介绍:需求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试运行、项目结项、上线运行。本篇文章将介绍第三个阶段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
根据需求分析文件,设计系统界面及交互效果;
产品设计阶段我们的产出物是:
页面流程图(非必需);
原型图;
需求文档;
产品设计阶段我们的工作流程是:
一、绘制页面流程图
页面流程图不是产品设计阶段的必须产出物,若涉及业务较复杂,需多页面间频繁跳转的可绘制页面流程图,方便团队成员理解你的设计意图。
绘制页面流程图前需要做的工作是:
1.梳理基础页面,例如:登陆、注册、找回密码等;
2.根据业务流程图梳理核心页面,例如:招聘申请、招聘审核、招聘列表等;
3.根据核心页面梳理辅助页面,例如:部门管理、职级薪级配置等;
梳理完页面后,就需要根据流程动手绘制页面流程图了。
二、绘制原型图
完成页面流程图后,我们就要根据页面流程图和需求分析阶段的产出物【业务流程图、状态图、功能架构图、信息架构图、权限表】来绘制原型啦。
原型能力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能力,初入职场时我们最先接触的就是画原型。画原型是一项需要持续精进的能力,它即简单又难。简单是因为它是产品的基础技能,易上手,学习成本低,说它难是因为原型要想做好也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一份符合用户(UI设计、开发、测试......)需求的原型图图不仅需要体现出业务功能与逻辑,基本交互,还需要明确权限、各类异常情况等。当我还是产品助理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原型和需求文档,原型只划线框图和基础交互就可以,比较复杂的逻辑和权限会有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帮忙梳理。但当具备一定的经验,经历过一些项目后就需要逐步提升原型能力,这时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周全,对每一个功能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具体可参考“查缺补漏”部分。
我绘制原型的思路是先主流程页面,之后是辅助页面,最后基础页面。原型绘制时大家都会用到部件库,我这里也整理出了B端常用的部件,有需要的可以私信获取哈。

完成原型设计后一定要有版本和变更记录,这样无论后续修改都有据可寻。尤其对于G端这种频繁变更需求的项目。
版本记录👇

变更记录👇

三、查缺补漏
完成原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查缺补漏,所谓查缺补漏就是根据业务和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原型走一遍,看是否漏掉了什么关键页面,这一步时产品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虽然设计时感觉自己已经考虑的很全面了,但每走一次流程都会发现些小问题。当自己已经完全看不出问题时,我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工具-产品自查表,可以使用它再次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有缺失。以下是根据过往工作经验和网上相关文章整理的产品自查表。

我的自查表分为以上几大部分,在做原型设计时,主要使用原型设计和交互设计阶段就可以。以下是原型设计阶段关于修改这一功能的自查。同样,有需要的伙伴可以私信获取哈,我的这个自查表也在逐步更新,希望能和大家持续完善。

使用产品自查表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需求宣讲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因为在设计时考虑的足够充分,当然产品自查也是需要时间的,对于那种又急需求又复杂的项目可能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有的时候客户就是要按时按点的上线,那无论设计还是开发的时间都会比较紧张,难免就会有些遗漏,及时补足就好。
四、编写需求说明书
关于编写需求说明书的时间,每个企业的协作方式不一致,导致编写的时间节点也不一样。我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在原型初期和原型同步编写,这时原型中只需画出正规页面和重点标注即可,如下👇

还有一种方式是完成原型后再编写需求文档(因为时间紧,原型完成就要开发),这时在原型设计时就要将所有细节点都逐一标明,如下👇。后续再补文档,当然这时候的文档质量可能也没那么高了,因为整个项目组的成员都以原型为主。

注:若项目组以原型为依据开展工作,建议将流程图、状态图等必要文件截图放到原型文件的前几个页面中,方便团队查看。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