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九月哭宝”的挑战——读曹巍老师教育随笔《难忘的第一周》

巍巍老师:

品读您的这篇反思时,我的眼前不止一次浮现出刚开园第一周小班孩子们入园的镜头。

第一天在大门口值班的我,看到可爱的小班宝宝们,有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兴奋的往幼儿园飞的“小蝴蝶”,有拿着小手枪迫不及待地跟着爸爸妈妈走进幼儿园的“小勇士”,有爷爷奶奶抱着老远来就哭着不进园门的“小泪人”……

半个小时后,我值完班(那时已经8:20)走进幼儿园院子时,大中班家长送下孩子已陆续离开。院子里聚集最多的是小班孩子的家长。有三三两两互相劝说的“交给老师了,就赶快离开,哭一会就没事了”,有躲在窗外偷偷观看的,有边走边抹眼泪的,还有牵着“泪人儿”在种植园里转悠的……

看到这一切,似乎已能猜出小班孩子在班内的情况了。当走进楼道时,就听见孩子的哭声,再有进班级时,就看见班里的老师有的抱着“泪人儿”在哄,有的领着孩子们做游戏,有的和家长沟通、交流。从整体看,每位老师都很从容地在面对孩子们。因为大家已经有经验应对“九月哭宝”的挑战了。

我看到您满脸心疼地抱着满脸泪水的“小泪人”,悄悄在耳边低语,还不断地用手拍着她的后背。不多时那个小泪人就擦干眼泪,一手抱过您给的洋娃娃,一手牵着满脸微笑的您走进了玩具区。

看到那一幕我会心的笑了,不禁为您爱的行动投去赞许的目光。您已成长起来了,不是两年前那位初入职的小姑娘了,已经能沉着地的应对孩子们的需求和挑战了。

这篇反思读了多遍,每一次感受都不一样,面对满地打滚的男孩能冷处理,也能细心分析孩子特点并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呵护孩子;面对晨希和瑞馨依恋度强的现象,能包容接纳,给孩子拥抱的安全感;面对“绝食”的萧然小朋友,能正面引领激励,用多了一枚奖励贴的吸引力让孩子学会独立用餐……

笔下描写的一个个小微故事,清晰地见证着“不当三年糊涂教师”的成长经历,为您的自主成长点赞!


难忘的第一周

文/曹巍

这是工作的第三个年头,送走带了两届的孩子们,本学期我带小班。

尽管在假期我已无数次想象带小班的情景,也学了一些带小班孩子的“小妙招”。但在开园第一天,还没来得及用那些“小妙招”,就被几个宝宝离开家人后的哭闹弄得手忙脚乱。其中有一个叫涵涵的男孩子直接躺在地上,一边大声哭喊一边使劲蹬腿,最后躺在地上任凭我怎么抱都不肯起来。当然,他的举动也影响了其他的孩子,马上就有几位宝宝也跟着哭起来,怎么哄都无济于事……那一天,我过得精疲力尽。

但在饭后的片刻休整后,我了解涵涵的相关信息,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才刚满三岁。回忆白天的情景,他一阵子狂风骤雨般哭闹过,在无人理睬的时候又变得平静,还很安静地玩起了玩具。看到这个镜头,我便凑近和他聊天,他似乎不排斥我,还清晰的告诉我他的名字,以及他用积木搭的飞机、火车等等。接下来我们去户外游戏,他也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出现哭闹现象。

我们慢慢的熟悉起来,没过两天,涵涵小朋友就高高兴兴入园、离园,还很有礼貌的和老师打招呼,说再见。对于他的转变之快,我有点惊讶,也有些按耐不住的小高兴。因为我知道了怎样让他愉快入园的小秘密——让他多参与动手活动和游戏活动。

还有两个女孩子,叫小希和小馨。这两个女孩子长得很可爱,打扮的也漂亮。但是依赖性有点强,一开始她们对玩具并不感兴趣,而是哭着跟在我身后,伸手要我抱一抱,我没办法同时抱起两个,只好坐下来,把她俩放在腿上一边一个,搂在怀里轻轻安抚她们。这招很奏效,一会儿她们就不哭了。但当我把她们放在地上,去照顾其他孩子时,她们又开始哭了。第一天,就在他们的哭声里过去了。

第二天入园后,我请孩子们先自由玩玩具,小希喜欢上了洋娃娃玩具,所以情绪稳定得比较快。而小馨却开始象个“小尾巴”一样跟着我,我上哪儿她就上哪儿。为了让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感觉到我们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开始几天我对她百依百顺,但她嘴里还时不时的喊奶奶、念妈妈,效果不好。于是我就尝试让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告诉其他孩子这个哭鼻子的孩子是他们的小妹妹,要友好,给她玩具玩,还让情绪一直稳定的瑾涵小朋友上前抱一抱她,有意识的提醒她交好朋友。她喜欢上了瑾涵小朋友,很快就跟着一起玩了。看到小馨小朋友情况好转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最让老师焦虑的是小然,一直哭着,连饭都不肯吃,看到老师盛饭就离桌子远远的。老师请他吃饭,他就用背对着我们,如果老师要喂他吃,他马上用手死死地捂住嘴巴。所以前两天他在幼儿园没有吃饭。

第三天中午,我对他说:“一会吃完饭我要给宝宝们奖励笑脸贴画,如果你吃饭了,我多给你一个,好吗?”他听了,松开了捂着嘴巴的收手,我赶快给他喂饭。很快,一碗饭吃完了,我说话算数,给别的孩子贴了一个,给他贴了两个。

得了两个笑脸贴画的小然脸上露出了笑容,还主动和我说起话来,并且多吃了一碗饭。

下午离园时,我和他的爸爸妈妈沟通在园情况,爸爸妈妈听说他吃饭的“喜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劲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刚入园的新生宝宝哭闹现象是免不了的,特别需要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照顾。经过第一周的工作挑战,我总结出一些“制止”孩子哭闹,稳定情绪的方法。

首先,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不强求孩子。例如:孩子刚入园时,家长一般抱着入园,教师要自然的与孩子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就顺其自然,别强求。等家长走了,孩子可能会哭。这是初入园孩子离开家长到新环境的心理不安全反应。老师这时就要抱抱孩子,或亲亲他们,或简单拉拉家常,让孩子在新环境里感受老师的亲近,从而在心理上取消“不安全感”的哭闹。

其次,提供丰富的玩具,一定要大,颜色鲜艳,带声音最吸引。对于直观的,引起注意的声音很感兴趣。例如:玩积木,教师可帮助幼儿把积木插成各种大的形状,幼儿比较喜欢。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自己占有一堆积木,虽然自己不插,但也不愿意交给别人玩。如果教师提供给幼儿足量的玩具,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三是活动安排要紧凑,避免孩子无所事事。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组织的活动或游戏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一至两遍,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及时更换活动内容。并要鼓励所有幼儿都来参加集体活动,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因想妈妈而哭闹的现象。同时,在参与过程中还能享受到与同伴玩耍的乐趣,渐渐地会喜欢与其他小朋友游戏,增强来园欲望,逐步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上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开心的做游戏。



我的心语:

每一位带过小班孩子的老师都要经历过“九月哭宝”的考验和挑战。虽然小班的孩子可爱心疼,但初入幼儿园时,由于对环境、老师、小朋友等外界因素的不熟悉,所以他们的排斥性很强,就会以哭为主要方式来探索、适应新环境。

带小班的老师都很辛苦,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那些“小泪人”。小曹老师在面对新生孩子的哭闹考验时,能冷静观察孩子,积极进行思考,寻找科学解决方法,从引导孩子熟悉老师到熟悉环境、熟悉小伙伴入手,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科学的应对了“九月哭宝”的“九月哭潮”。

幼儿园工作琐琐碎碎,需要老师统筹兼顾和积极应对。但只要老师善于应对,善于学习,善于和家长做好沟通,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信,用我们最真挚的爱与情,孩子们定会爱上这美丽的七彩乐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