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为苏轼的卓越才华和人格魅力所征服,为他的跌宕人生而憾叹,为他的乐观豁达而喝彩。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评论: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轼是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这就是多面的、天才的、不为世俗所容的苏轼。
每个天才背后,都站着伟大、美丽并且智慧的女性。苏轼柔情的诗篇,烂漫的情怀,真情的流露,无穷的思念,以及欢欣与悲戚,都与人生中挚爱的女性有着紧密的关联。
发妻王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思念亡妻王弗的一首词,情深意切,字字含情,读来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王弗16岁就嫁到苏家,当时苏轼19岁,正发奋攻读之时。从此美人伴读,红袖添香,意气勃发。在父子三年金榜题名,且为母守孝期满之后。全家由水路出川,出夔门,穿三峡,奔向京城,前途一片光明。“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年轻的苏轼豪气冲天,豁达好客,广交宾朋。苏轼与人为善,认为所有人都是好人。遇见有人来访,几乎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王弗虽然比苏轼年小,但社会知识比苏轼丰富,知道丈夫热情好客,与人交谈无所顾忌,不分良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弗知道丈夫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必会遭小人嫉恨。故每每苏轼与客人交谈,她都藏于帐后倾听,为苏轼分辨友敌。并劝谏丈夫不要对什么人都吐露真言,以防被人陷害。有王弗在身边,苏轼言行谨慎,故无大祸。可惜王弗26岁就离开了,虽然有后续的妻子王闰之,她也很贤惠体贴,但她对苏轼只有景仰,没有王弗的警戒和规劝,苏轼终于因“乌台诗案”而入狱。王弗的去世,留给苏轼的是无穷的思念。所以在密州时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以悼念发妻,没有了王弗的规劝和提醒,注定了苏轼命运多舛的一生。
续妻王闰之
苏轼于为母守孝期间,经常前往岳父家,和王家的人很熟悉。特别是美丽聪敏、兰心蕙质的二十七娘,引起了苏轼的注意。这个二十七娘就是王闰之,当时才十岁,王闰之也对这是才华横溢的堂姐夫十分倾慕。在王弗去世的第二年,苏洵也去世了。苏轼于是带着父亲、妻子的灵柩回川安葬并为父亲守孝,随后续娶了王闰之。从此,王闰之跟着苏轼颠沛流离,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的养育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孩子。王闰之跟随苏轼的时期,也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期。“身行万里半天下”,她默默无闻地陪伴苏轼度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历经坎坷与繁华。苏轼先被外放杭州,在那里王闰之收了钱塘美女王朝云,做她的贴身丫鬟。次到徐州、密州,然后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几乎被杀,最后被判流放黄州。王闰之带着孩子,追随苏轼奔波,在苏轼凶险的日子里为苏轼奔走,为之分忧。在黄州最艰难的日子里,和苏轼一同种地度日,给他酿酒,为他带来安稳和快乐,给苏轼以最大的支持,让苏轼保持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苏轼走出人生的低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如黄钟大吕般的名篇就诞生在这里,这都与王闰之默默的付出与支持有着紧密关联。后苏轼被召回京城做官,为他一生最得意之日,皆由王闰之待人接物,处理家庭事务。王闰之跟随苏轼,默默持家,待孩子一视同仁,无论是落难时还是富贵时,宠辱不惊。王闰之在46岁时去世,此时苏轼已经58岁。也正是这一年,妻子去世,一直保护并爱惜苏轼的皇太后也去世了,苏轼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灾难。此时,陪伴苏轼的,是红颜知己王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