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讲述了初汉三杰的故事,为什么初汉三杰这么厉害在当时怎么不自己称帝,而又辅佐刘邦呢?
先说说韩信吧
说起韩信这个人大家都会对他哀叹一声。他的一生比较坎坷,出身贫寒,受过胯下之辱。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当上了大将军,一生无败仗,战功赫赫最后却以谋反罪名将其杀害。
在当时刘邦跟项羽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韩信也被封为了齐王,在哪个阶段是韩信谋反的最佳时期,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很大程度都是刘邦跟韩信强强联合,在这个时候韩信的选择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如果他选择帮助项羽最后鹿死谁手就不一定了,如果他选择谋反估计三国演义就要提前几百年,但是韩信最后拒绝谋反选择跟着刘邦打天下。
韩信为什么谋反呢?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韩信对刘邦有感恩之心,刘邦待他不薄,韩信相信他跟刘邦的感情,直到最后刘邦想方设法收回韩信的兵权的时候才知道刘邦原来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有一点就是韩信虽然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可以屡战屡胜,但是他却没有政治才能,没有治国的能力,也没有聚拢人心的能力,韩信骄傲自大。韩信从大将军降为淮阴侯的时候,很多人去拜访他,他却说羞与他们为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萧何
萧何确实是一个出色的谋士,在当时起义的时候萧何的人缘特别好,又有才能又有谋略还能收拢人心,但是他为什么不当众人的领袖呢?其实呢是萧何主动放弃当领袖的,如果当时造反不成功最后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便拥护刘邦。萧何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利和姓名,他拥护刘邦,如果谋反不成功领头羊也是刘邦,虽然也会波及到自己但是罪不至死,有刘邦抗伤害,自己便可以保住性命。如果谋反成功自己就是开国功臣,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把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何乐而不为呢?(最后谋反成功了,最后并没有荣华富贵,而是每天提心吊胆,刘邦疑心太重。)
张良
张良是起义最早的人,在当时名声很大,又足智多谋,拥有自己的队伍,当很多人都依附别人,但张良还保留自己的军队,最后却把自己的队伍交给了刘邦。在当时名声这么大的张良为什么不自立门户呢?其实啊,张良出生贵族,祖上都是相国,受家庭影响,他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性格,不会自立门户的张良,历来以足智多谋、目光长远著称。刘邦曾经承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己不敌张良。张良适合做的,是谋士的工作,出谋划策。而刘邦呢,自己也承认:论经营地方,自己不如萧何;论排兵布阵,自己不如韩信;论智谋,自己不如张良。但是,刘邦有个优点,那就是:有魄力。魄力有时候类似赌徒精神,说白了就是敢下注,敢作敢为,这一点,张良就不具备;有整合能力。刘邦当老大,可以有效把韩信、萧何、张良、陈平这些人整合成一个沛公——汉王集团,而如果让张良当老大,张良未必能让萧何辅佐自己,也未必能叫动陈平。
总结:通过以上的内容得到总结就是,每个职业都有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后有一个抽奖小福利,私信我获得抽奖机会,人人可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