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目有点绕,我是想说,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枪械,并不都称作汉阳造;汉阳造步枪,也并非都产自汉阳兵工厂。
1,汉阳造简介
1888年,当时的军事强国德国诞生了一支小口径连发快枪——8毫米(7.9毫米)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即套筒步枪。这是当年十分精良的兵器。那时的中国军队,正在以德军为榜样编练新军,军中聘有德军顾问多人,这些人自然会向中国人吹嘘和推销他们的成果。显然他们的推销是奏效了的,1895年,在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之下,1888式委员会步枪在汉阳兵工厂开始仿制。
最初,汉阳厂生产的该枪与原型枪无异,也是枪管外有套筒的,也是刺刀侧面安装的,但到了1904年,汉阳厂开始对该枪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就是去掉了枪管外的套筒,并将刺刀座由枪口的右侧改到下侧。最初的改进还没有上护木,几年以后,又在枪管外加装上护木,以便于握持。当然,还有一些小的改动了,比如瞄准装置等等。
改进后的该枪诸元:口径7.9毫米,枪全长1250毫米,枪管长740毫米,枪重4.06公斤,膛线4条.初速63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枪弹发射药为无烟药,圆头弹丸。
该枪改进后被命名为“汉阳式7.9毫米步枪”,进入军队和民间后,被简称为汉阳造。久而久之,这一简称就变成了该枪的专用代称,此后人们一说到汉阳造,便仅指该枪了。
到了1940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又一次对军械重新命名,该枪被改称作“汉88式步枪”,但军队与民间,仍称其作汉阳造不变。
至此,汉阳造三个字,已经脱离了原本汉阳制造的本意,而蜕变成一个名词,一支步枪的枪名。
这样的命名并不见诸官方的文件,纯粹的约定俗成。但这种俗称的牢固,却并不亚于皇帝的钦定或官方的命令,也是我们后来治史者必须严格遵守的。
2,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枪械,并非都称作汉阳造
汉阳兵工厂,曾有大量枪械出品,除老套筒和汉阳造外,尚有元年式6.8毫米步枪、三十节式重机枪、仿M1896年式毛瑟手枪、仿M712型快慢机手枪、仿伯克曼手提机枪和中国最早的半自动步枪等。
这些产自汉阳兵工厂的枪是否都称作汉阳造呢?不错,如果从制造厂来说,它们统统都是汉阳造,但民国时期,“汉阳造”成为一种枪械的代称或是俗称,却仅指其中的一种,即汉式7.9毫米步枪,唯此而已,并不包含其他。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开始仿制时的套筒步枪和马枪,是否也称作汉阳造呢?从广义的角度说,这种早期仿制的枪管外带套筒的德88式步枪,也是称作汉阳造的。不过那时所称的“汉阳造步枪”,还没有形成为一种步枪的专称,而仅仅就是指的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枪而已,到了汉阳造成为一种步枪的俗定专称时,早期仿制的套筒步枪已经有了自己的专用绰号“老套筒”,而且这原仿的德88式步枪在中国的生产时间不长,出品亦不多,所以,汉阳造也就仍然只是“汉阳式7.9毫米步枪”以及后来改称的“汉88式步枪”的专用名号了。
其实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这样的例子也可举出很多,比如清末民初的保定,曾建过多所军校,但保定军校是有特指的,它并不泛指所有校址在保定的军校;比如民国初期的黄埔,也曾建有多所军校,但黄埔军校仍然仅指那一所而并不泛指所有校址在黄埔的军校。汉阳造并不泛指所有汉阳制造的枪械而仅指那一支,也是同样的道理。
3,汉阳造步枪,并非都产自汉阳
就像上面说的,汉阳造,原本就是汉阳制造的意思,但到后来,它已经成为一款特定步枪的专用代称,于是,不管它产不产自汉阳,只要是这款步枪,它就还是叫汉阳造。
清末的江南制造局(在上海),是以生产快利步枪而闻名,汉阳造问世后,便也投产汉阳造步枪。最初还是与快利步枪同时生产,到了后来,索性放弃了快利步枪的生产,而专门生产汉阳造。清人朱彭寿在考察江南制造局的奏折中,称该局“现又改造小口径毛瑟枪”,这里所说的“小口径毛瑟枪”,就是汉式7.9毫米步枪,就是在军队和民间广为称道的汉阳造。
晚清时期,广东、福建、江西等机器局也制造仿汉式7.9毫米步枪。这些省生产的这些枪,虽然并非产自汉阳,但同样也称作汉阳造。
进入民国后,1912年河南都督张镇芳有一份关于河南兵工制造的报告,曾提到开封机器局“全年可造七米粒九小口径毛瑟快枪三百技”,这里所说的“七米粒九毛瑟快枪”,在民间,在军队中,也仍然是俗称的汉阳造。
国民政府的新军阀混战割据时期,赤水兵工厂、贵州兵工厂、重庆武器修理所和太原兵工厂等,亦从汉阳兵工厂搞到图纸,或按枪分解绘成图纸,仿造此枪。但不管在哪生产的,都统统称作汉阳造。
在敌后的中共抗日根据地兵工厂,也曾有仿制汉式步枪的纪录,但不管它是产自晋绥、还是冀中、还是山东、还是晋冀鲁豫,只要是这款步枪,也都称作汉阳造。
抗战开始后,全国所有的兵工厂几乎全部集中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兼并重组,此时的汉阳造便主要由设在重庆的第二十一兵工厂进行生产,并被重新命名为“汉88式步枪”,但这只是官方的名称,不管它是在重庆还是在哪里生产的,在民间和军队中,也仍然一如既往的被称作汉阳造。
上图是抗战时敌占区日伪仿制的汉阳造,与原厂汉阳造相比,其枪托样式有很大的不同,明显受到三八枪的影响,但汉阳造最显著的外观标签——向下方凸出的曼利夏式弹仓,依然如旧。
汉阳造的生产在抗战时期达到顶峰,直到1944年初,中正式革新成功,开始大规模生产,这支曾经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又历经北伐、内战和抗战的功勋步枪,才结束了它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际会,停工下马,开始淡出军事舞台。但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能在民兵的手中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