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鸦片战争,很多人都称之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鸦片战争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爆发的?林则徐禁烟做错了吗?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鸦片战争。说到鸦片战争,我们就必须提起林则徐,因为我们知道林则徐很著名的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起源,但也是中国鸦片暴起后禁烟最成功的人。大清乾隆50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7月26日晚上,37岁的穷秀才林宾日家中降子,对于这个儿子他很疼爱。但是儿子长大后,他就不禁要为儿子的未来做一些规划,林冰日他们家位于一个山多地少,穷苦地僻的地方,并且他们家生活也很艰险。林则徐长大之后面临着继承父亲所做的事业,在家务农捕鱼,或者就是外出经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学习并且投身科举。而林则徐还是选择了考科举,因为考科举在那时候才是唯一的出路,才可以当大官,有很高的俸禄。林则徐也不负众望,他先考上了秀才,又中了举人,考上了二甲第四。1820年转任杭嘉湖兵备道。但是当官后的林则徐发现朝廷对他给朝廷提的建议根本没有在意。又加上第二年秋天林则徐的父亲卧病在床,他就辞官回家尽孝。六个月后,在当时宰相的荐举下,道光皇帝让林则徐担任江苏按察。当上江苏按察后的林则徐处理了很多案子,并且将当时候积压的案件处理了有9/10。43岁时,林则徐又任江宁布政,作为一个官员,他干练和才能还有务实的作风,受到了朝廷的瞩目。
这个时候鸦片出现了,鸦片的出现让商人有了新的生财的道路,而鸦片让人上瘾。不少吸食鸦片的人倾家荡产,妻子不保,并且鸦片的出现扰乱了国家的财政。鸦片最初的传入是从广东传入的。从广东开始在中国形成了一张贩烟的毒网。林则徐这时候被选中为钦差大臣去往广州解决鸦片的纷乱。作为钦差大臣,他去到广州便终止所有的贸易,封锁外国的商馆,并且撤退外国的仆役。断绝他们的供应。并且没收了外国商人的很多鸦片,就有了著名的虎门销烟,在虎门海滩收集的鸦片被当众销毁。虽然销毁的鸦片已经有110多万kg,但是数量还是太少。传入中国的鸦片还是有很多,所以林则徐和外国商人签了保证书,让他们保证在运鸦片的话就收回所有的货物,并且处死商人。林则徐认为这样的条约很合理,因为因为已经允许他们贸易,并且他们已经可以获得很高额的利润,但是英国的商人他们认为鸦片是他们来财的很大一条财路。而这条财路没有了,他们就会损失很多。并且在中英的贸易中,英国只进不出中国,只出不进,这代表着中国产出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购买,但是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却在中国没有很大的出路,这就导致了英国的财富大量在中国流失,并且中国产出的茶叶也在英国大量普及,花费较大,再加上美国殖民地的独立,英国的存款不断的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形成了贸易逆差。英国终于找到了一条出路,也就是在非洲种植鸦片,把逆差变成顺差,但是林则徐现在又开始禁烟,也就是断了他们很大的一条财路,他们之后可能又要重回贸易逆差的这个局面,为了避免这样的逆差,他们只能用武力解决。
1840年六月下旬在海军上将懿律率领的远征军下英国军从印度到了广东海面,林则徐选择了与他们打仗。其实林则徐本来可以选择与他们和谈,但是他觉得打仗更值一些,因为英国军只有4000人。而大清的军队也有很多人,而且如果和谈的话,他们肯定要求继续贩卖鸦片,那样之前的成果就全部报废,这样是不平等的。但是清朝没有船,只能选择陆战,而陆战又没有炮,根本打不过工业强国英国所制造的坚船利炮,所以他们只能防守,他们只能坚守国门。而英军一直飘在海上,没有补给,肯定很快就放弃了。但是英军直驱北上,忽视了广州直接攻击北京,天津,清军大败。
英军在6月28日封锁珠江口,7月六日攻陷浙江定海,八月中旬抵达天津。道光皇帝恼怒,又因为大臣一直都很嫉妒林则徐的才干,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林则徐的坏话,所以9月二十九日道光皇帝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将林则徐革职,次年分配到新疆伊犁。1841年和谈时,英国强占香港。1842年八月南京被占。道光皇帝恼怒,再次与英军开战,但是又打不过英军,又只能和谈。英军和谈的条件是停止禁烟,赔偿烧掉的600万银元的鸦片,并且战争时英国开支1200万银元,还有中英贸易广州行商300万银元,还有广州的赎城费600万银元都要由中国付给英国。并且英国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允许自由贸易,还要割让一个海岛用于修船,存放货物。中国在这次合约中总计赔款2700万,并且开放了广州,宁波,上海,厦门和福州作为通商口岸。并且割让了香港给英国。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之后,西方列强可以用强大的武力实现利益诉求,之后法国和美国也与中国签了很多的条约。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林则徐禁烟有错吗?
林则徐禁烟虽然引起了鸦片战争,但是他这样做捍卫了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且他站了出来灭烟,坚持灭烟。这样不是不会有错的。如果放任鸦片不管,可能中国现在也是会处于一个腐败的模样。林则徐这样做本意是好的,但是他并没有料到英国会如此的无耻,也没有料到大清朝竟然会有如此的弱。他处理鸦片的方法就是从根本来治理,断掉了经商的道路。但是我认为不论是怎样处理鸦片都不可能避免鸦片战争,因为首先鸦片对于中国国民的摧残是一个事实。并且不管是从根本去治还是慢慢的去治,他们都要触及鸦片能否正常的售出和国人能否吸食鸦片的问题。而英国人的视角,他们肯定希望能更挣多,能挣更多的钱,所以他们肯定希望鸦片可以正常的流出。不管怎样调整,他们肯定都觉得是对自己不利的,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当时候林则徐选择了和谈的话,也只不过是对于中国添加了一项不平等条约,英国其实也只是借此机会来攻打中国而已,中国这么大的土地,他们肯定也早就有侵占的想法。不管是怎样处理,他们肯定都要动用战争去侵夺一些东西。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肯定也要步入工业,加强自己的能力,以避免不会被别的国家这样的压制,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虽然有进入工业的想法,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胆识,无非不过是纸上空谈。根据现在的工业时代来讲,中国也是在鸦片之后,鸦片战争过去很久之后才开始做出进入工业的时代的准备的。
这就是我对鸦片战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