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大家分享,是真实的发生在我和我朋友之间两个小时的电话咨询。他有了非常大的收获,而我也在经过他的允许下,把他的故事分享出来,贡献给大家,也再次感谢我的这位同学。
本来也是一通闲聊的电话,聊了有20分钟,他说了一句,“山山,你是做心理咨询的,我有一个特别困惑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一下吗?”
大家都知道心理咨询中有一个非常的原则——不求不助。听到他发出请求后,我才会说可以啊!于是他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件事发生在大学期间,因为舍友不认可他早睡早起,他就跟舍友关系疏远了。一方面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这样破坏同学间关系。“我凭什么放弃我的原则去迁就他!你说是不是?但我的心里也很矛盾……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很矛盾……他叙述的越来越起劲,以至于我说了四遍你停一下,他才停下来。通过他急迫的表达,看的出来,他是很急迫的想要解决问题。
我说,如果你讲述完了,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站在第三方中间人的角度上,你会怎么劝小A呢?我会说,你不要只坚持自己的对错,要学会去换位思考。你的出发点没问题,同样你同学看他的做法也是没错的。不要因为这点小事破坏了关系。
听了他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道理他都懂,就是知道做不到,这背后一定有一个模式。于是我又问了他第二个问题:在你们家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她的原则性是非常强的?
他说:“哎呀,一说起这个,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的太对了!我一直就是受我妈妈的影响非常大。我妈妈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她的眼里从来揉不得沙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她从来不会去做巴结、讨好别人的事,她要是觉得这个人做事方式有什么问题,他就会离这个人远远的,不再跟他来往。”,
说到这里,大家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发现:他描述的妈妈的处事方式,不就是我的同学小A所用的模式吗!当你和他人因为某件事情观点不一致时,你惯用的应对方式是跟这个人画清界限。事“对”了,你才会毫无保留的喜欢人。事“不对”,你就会把人放到你的对立面。当然,这个“对”指的是符合你的价值观。
模式被看到之时,也就是开始瓦解之时。看见就是一种疗愈。接下来我又问了他第三个问题,“小A,我说了四遍你停下,你都听不见,你有没有想一想你这样着急表达自己的背后是一份什么样的声音?你是不是有一份害怕:害怕别人冤枉你,害怕别人不听你说?他顿了一下,说是的。我真的受我妈妈影响非常大,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说一不二,她会直截了当的指出我的问题,说的非常准,让我觉得很没有面子。其实在交谈中我心里会有一种预感,预感你要怎样评价我,我想的就是,在你说出这个结论之前,我要先把自己的解释表达出来。不然别人说完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无力解释了。
三个问题下来,这个看似小小的一个小困惑“我该怎样处理好跟舍友的关系”,实则不简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我这位同学的影响有多大。这位妈妈,活在一个强烈的二元对立对与错的世界里。而且非常强势,对于孩子来说,他要努力让自己行为符合妈妈心意,因为他看到妈妈认为不对的人,都会被妈妈拒之千里。孩子不会表达,但是他潜移默化中,也有了这样二元对立的对错信念。面对妈妈,他的内心有很多的恐惧和担心,担心妈妈说他不好。于是他在妈妈还没说之前,他要拼命的表达自己,不然结论出来就无力反抗了。
当然啦,当我们说一个孩子受父母的影响的时候,并不是否定父母说,看你们给了孩子这么不好的影响!其实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正向积极的,比如,好学、勤奋、善良……正是这些影响,我们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活的好。我们谈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更想说明的是一点是,如果作为父母我们不去不学习,我们对孩子的影响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是不知不觉的发生的。
对于不合适的部分,就受潜意识影响的不容易被发现。只有模式打破了,才会产生新的结果。而学习就是打破固有模式的一种最高效方式。
发现自己问题并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身份上,认为自己的现状都是因为别人, 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积极主动的位置,作为一个改变的开始,一个智慧的发源。
我觉得来到群里的家长都是特别智慧的家长。大家都有学习成长的意识,在没有发生问题前未雨绸缪,先知先觉。也许我们不是富二代,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一代呦!让我们一起做心灵的富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