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孔老师的第一批学生,由于年龄相仿,子路又忠诚以待,所以,孔子有什么心事时常跟子路倾诉,老师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子路也直言不讳的批评,两人可谓亦师亦友,情深意厚!
有一次,孔子感叹说:“天下没有明君,我的主张得不到实行,不如坐木筏漂到海外去发展。能跟我去的,恐怕只有子路吧!”,孔子一生大多时间是不得志的,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就是学好了知识就要去当官,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奔波一生也没有人真的重用他,施行他的主张。所以他才有如此感叹,年纪越来越大了,始终不能施行自己的道,无奈而又惆怅,想着不如做木筏到海外去,那里或许有明君呢,其实也只是想想而已,还能真的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漫无目标的漂流吗?但是子路性格豪爽,一听老师如此相信自己,一脸兴奋,跃跃欲试。孔子真的是被子路的天真打败了,听话不知道听重点,老师在跟你说心事呢,你却以为我要带你出海,想啥好事呢?哎!想想还是教育他几句,让他改改性子,于是说:“子路比我还勇敢,就是裁度事理,总是不能恰当”,子路顿时蔫了。
又有一次,晋国的中牟宰佛肸来召孔子,让孔子辅佐他,佛肸是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赵简子在晋国的地位和季桓子在鲁国的地位很相似,都是当权的贵族,不是什么好人,孔子在第一次离开卫国后本想去晋国的,听说赵简子杀了两个贤人,所以就没去。佛肸和鲁国季桓子的家臣公山不狃、阳虎属于一路货色,此时正在反叛赵氏,据城自立,他知道孔子因为赵简子杀了贤人而不满意赵简子,所以召请孔子,他认为孔子很有可能来帮自己。孔子久不得志,于是动了心,表示想去,都是中年危机给闹的。子路听说后,觉得不可思议,之前公山不狃据费城叛季氏时,也召过孔子,孔子也动心了,子路当时就怼了老师几句,没想到这次又是如此,老师这不是饥不择食吗,越想越来气,于是当面责问老师:“我曾经听老师您说过,‘亲身做了坏事的人,君子是不会去帮他的。’现在佛肸据城反叛,你居然要去辅佐他!你这是想干啥?”
孔子回答说:“是!这话是我说的。但是,你没听说过,有些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坏。有些洁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你怎么知道我去了就一定被他染黑,而不是把他变白呢”。这里我们要说说孔子的儒道了,和后期的儒道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孔子不赞成愚忠,所以他不是一定要效忠某一位君主,只要有明君,能够支持他的主张,施行王道,他就愿意效忠,王道是修己感天下,让人主动投效和臣服,商汤以七十里小国起家,周文王当初也不过百里地盘而已,均能够成就王业,所以他才会周游列国,寻找明君。但是,佛肸肯定不是明君,孔子说这话心里也不是很笃定,所以说归说,最终也没去,因为他知道,佛肸和公山不狃一样,都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