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译文根据洛布(Loeb)古典丛书中弗里兹(John Henry Freese)校勘的《亚理斯多德的〈修辞术〉》(Aristotle:“The Art”of Rhetoric,1947)译出。
一、翻译范围
-亚理斯多德在第一、二两卷讨论修辞术的题材与说服的方法,大部分是老生常谈,对我们研究修辞学用处不大,所以这两卷大部分是节译,
-只有第一卷第九章第一、二两段,第十一章,以及第二卷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段、第十二至十七章是全译。
-第三卷讨论演说的形式——风格与安排,相当于我们今日的修辞学,是亚理斯多德的《修辞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这一卷是全译。
-本书中所引用的诗文、所提及的人物以及历史事实、文学典故等,均已全部译出。
各章的提要是译者加上的。
二、相关参考
本书的译名是根据译者于1982年在锦州师范学院出版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第三期的“外国文学资料”上发表的《翻译的辛苦》一文中的“古希腊语拉丁语译音表”译出的。
这个译音表已收入鲁刚、郑述谱编译的《希腊罗马神话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这个经过修订的译音表,大体上仍与拙译亚理斯多德的《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的译音统一。
三、翻译时代性
本书是60年代初年译出的,
当时曾把吕西阿斯代人写的诉讼演说《控告忒翁涅托斯辞》、伊索格拉底的政治演说《泛希腊集会辞》和狄摩西尼的政治演说《第三篇反腓力辞》作为附录收到书稿里。
后来这三篇演说有机会收入《希腊罗马散文选》,于1985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书,该书还收入柏拉图写的《苏格拉底的申辩》,那也是一篇诉讼演说。
198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