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从2007年毕业工作开始,到现在居然已经有十五年了。今天看了俞敏洪自述的人生转折历程,颇有感慨。回顾过去的这几十年,虽然算不上一事无成,但确实也没取得什么大成就,普普通通的一个职场人,还面临着中年危机。焦虑着但却没有办法,困于局中却没有力量,想了想,还是先做一些回顾吧。
0、学生
从小到大,从来都是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状态。沿着社会的惯性,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最后考入大学。学习过程也不努力,只不过是正常的上课、写作业而已。所以,高中成绩不怎么样,考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学期间依然是死不要好,沉迷于打游戏,看小说,学业一塌糊涂,只不过是人家更差,所以略微承托了我一点点。
1、工作
2007年7月,我从那所不知名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那时候心无大志,只是想要回家找个工作,求个安稳。没几天,我就找到了一份对口的工作——企业信息系统(ERP)维护与实施。这期间,依然是随波逐流的状态,只不过凭着天生的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劲儿,以及不算太差的学习与领悟能力(也可能是那时候的系统太过简单),客户和同事对我还算比较认可。
在此期间,依然是没有什么目标,随波逐流,唯一主动做的事情就是裸辞。原因好像是老板说了类似于“工作能力一般,达不到高收入”之类的话,年轻气盛之下,决定不干了,抛弃了干了不满一年的工作。
2、求职
裸辞之后,开启了我长达半年多的挣扎期。这期间做了很多的尝试,面了各种各样的岗位,还跟着老爸做了几天生意。这是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一事无成,全靠爸妈养着。曾经想过做开发,曾经去外地面试,甚至尝试过打游戏赚钱——那会儿沉迷魔兽世界,总之,统统不成功。而且,那会儿也没有读书的意识,没什么进步,现在想来,那段时期唯一的亮色是——感受到了生活不易,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
3、再职
2008年9月,总算面试成功,有了一份工作,过完国庆就正式上班了。经历艰难之后,我分外珍惜这份工作,虽然干的活儿很LOW,是软件运维,日常工作就是远程处理客户问题,工资也不高,但是我做得很积极。所以,后来组织架构调整,领导让我来当客服部经理的时候,跟我开玩笑说,从我进公司开始就每天听我打电话的大嗓门,听多了感觉我还挺不错的。
在这个时期,我其实依然是没有什么人生目标,只不过是因为感受过生活的不易,所以珍惜工作,恰巧地就“活在了当下”。现在回想起来,那三年左右的时间,我过得挺愉快的,但依然是随波逐流,没有什么主动选择。
4、转行
2011年5月,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决定离职,又是裸辞的。这应该是人生第一次主动做个人职业方面的选择——我要投身医疗行业!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没考虑过自己合不合适,没考虑过是不是有兴趣,只是很单纯地感觉要进入一个受众广的行业,那教育和医疗是人人都需要的,面太广了。当时正好有一家新成立的医疗软件公司要招人,尝试了几次,成功入职。
5、需求
刚入职的时候,我是一名需求分析师。这也是当时特意选择的岗位,觉得应该要做产品,这可能更适合我。当时跟团队一起设计了公司第一款产品,并且开发出来上线了。这时期有两个印象:一个是我自己还是挺有想法的,很快就从一个完全不懂业务的小白变成了这方面最专业的人;另一个是在小公司综合能力强的人是很有用处的。所以我很快就成为了核心成员,贡献了很多东西:需求的文档规范,业务的范围,功能的设计,落地的方式等等。
不多久,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到手,自己的产品不能满足项目要求,经过评估,决定选用其他公司的产品来做项目,我也转岗到了项目经理——因为公司缺少这方面的人,而我也感觉到自己确实需要通过做项目来学习更多、更深入的医疗业务。
6、项目
在项目上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但提升很大。回想起来,应该是目标明确并且努力达成了的缘故。这个阶段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在医疗的业务上要快速提升,不能与其他几个项目经理有太多差距;一个是要差异化竞争,找到他们不熟悉的方面,扎进去学,建立自己的优势。
对于医疗的业务以及我们上线用的其他公司的产品,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业务逻辑、数据结构、功能对业务的承载,各方面都深入学习。我还专门找机会去跟医生聊、跟护士聊,期间受了很多白眼,但是效果很明显。第一批试点医院是我跟着别人做,第二批开始我就有能力自己带人做了。
运气很好,在学习了大半年的医疗业务,略有小成能够跟上专业对话的时候,正好有公共卫生和区域平台的系统要上线了。这两块是所有人都不熟悉的,而且他人在医疗业务上的优势反而束缚了他们——要让熟悉的人继续做医疗相关的事情。于是,我成了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去推动这两块业务上线。由于发现这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方向,所以我加倍努力地去学。另外,我们用的那个产品比较差,但是比较开放,可以自己去加一些功能,所以我又获得了输出的机会。我所有对数据相关的知识,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积累的,业务录入、采集数据、进行质控、生成指标、可视化展现、日常监控等等。由于是从数据生产一直管到数据使用,所以不光是技术方面大幅度提升,业务方面的认知也是突飞猛进。三年后,项目终验时,我已经是公司公认的最熟悉相关业务的人了。
那时候,公司自己的第一代平台产品已经出来了,但是难以落地,于是我的机会来了。在项目终验那年的年末,我成为了这个产品的负责人,从项目体系又回到了产品体系。
7、瓶颈
在产研体系里,我不是最懂产品理论的,也不会开发语言,数据相关技术也不算顶尖,但是我是最知道该做成什么样的人。实实在在经历过从0到1之后,确实是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一次我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要打造出一条完整的区域卫生信息化产品线,并且能落地用起来。
从2015年末到2022年秋,七年的时光,我带着团队打造了完整的区域卫生产品线,有平台、有业务系统、有APP、还有各种数据相关的工具,而且,让我骄傲的是,所有这些产品都真正落到了项目上,没有哪个是瞎做的。而且,还经历了江苏省和国家的两次测评。还有,这几年对于做事、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多的积累,自我感觉算是略有小成了。
然而这几年,虽然我还在不断前进着,但却越来越恐慌。业务的停滞、产品的不完善、年龄的增长,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认知水平已经能看到天花板了,也找不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产品线虽然还能进步,但我感觉没能力让它们有质的提升了;管理岗位短时间也看不到上升的可能;混日子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知道,我该换地方了,我需要一个新的环境,重新出发。
8、突破
经过一番折腾,期间有无数的纠结彷徨,最终于2022年10月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老东家,离开了家乡,转投上海,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这也是一次比较有目的性的选择:一方面我要去经历一下大公司是怎么个感觉,另一方面想要去亲手摸一摸大数据是什么样子的东西。
这次选择,对我来说更是一次心路上的突破,从此不再害怕外面的世界,不再害怕不确定的未来。身处陌生的环境,身边没有人可以依靠,新公司的环境又是那么急功近利,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坚持得住。
但这次选择其实依然没有能回答那个问题:我的未来在哪里?我曾以为自己的未来在医疗大数据,但是新工作的经历却反倒让我对这个方向产生了怀疑。
9、失败
在新公司待了一年半,说实话,整体而言是比较失败的。虽然职位的名字从产品经理变成了副总监,但是干的活儿却是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另外,这一年多几乎没有任何的成就感,满满的都是半途而废和客户不满,算是我职业生涯失败最多的一年。但这一年半的经历也弥足珍贵,失败的经历确实更能让人成长,至少锻炼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也知道了什么样的情况下事情是再努力也做不成的。另外,平心而论,我出来时定的两个目标还是达成了大部分的,经历了大公司的管理,也摸过了大数据平台,可以了。
但职业生涯肯定不能这么下去,人还是要生活在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正向循环之中。所以,我得再次出发,去探索自己的未来。
10、感悟
俞敏洪说,驱动他进行改变的是两件事情,一件是为了进步而努力,一件是有阶段性目标。他其实也没有所谓的长远规划,人生中的几次大的转折,都是因为面临挫折的时候,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之不断努力。
人一旦有目标了,努力起来,就会不一样。
年近四十的我,亲身经历证明了他话语的正确。我的少年、青年时期是比较失败的,没有目标,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但庆幸父母给了我一点点天赋,又帮我兜了底,让我没有就此沉没。在我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有了一点点小目标,因而职业生涯也开始有了一些些的主动权。马上,我要四十了,虽然我还是没有找到我未来的方向,没有长远的目标,但我至少脑子里随时有一根弦,震荡着提醒我目标的重要性。
我想,我虽然还是没有走出中年危机的能力,但至少模糊中有了个感悟:我需要先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