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是一部我喜欢的动漫片。有时候,心情不佳,看着小新粗黑的眉毛,可鞠的神情,还有小大人般略带憨实的配音,心情瞬间也就好了。
小新,这个爱睡懒觉、爱旷课、爱美女、爱捣乱、爱自由、无所顾忌、纯真、可爱,视动感超人为偶像,带着些成人世界的痞子样的小屁孩,就这么抓住了很多人的关注点。
01 我们为什么爱小新
小新的出现,也许是满足了一种共性的心理需求,或者说,他代表了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年代;更是表达出了,与成人世界、与主流世俗所追捧的模范和精英相背离的一面。(当然,不可否认,现代社会更多元,更包容)。
自在、洒脱、真实,喜怒形于色,无视规则,总会不自知的把权威(父母,老师)挑衅的暴跳如雷,没有责任心,自私,不靠谱,好色,捣乱;而且任何时候悠哉悠哉,烦恼很少,心情淡定,吃的好、睡的好,不知忧愁滋味~~~在荒诞和恶搞之间,极具个人风格、极具个性毛病多多的小新,引人发笑,令人捧腹。
我常常想,小新也许是大众的‘’投射‘’,因为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做很多荒唐的事是值得原谅的。
他是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小孩‘’
小新身上的特质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这些部分一直被忽视,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一直未得到过足够的表达。
很多人,小时候是小大人,按照父母的模式和要求,做乖孩子,不淘气、听话、不耍孩子脾气,说着父母希望他说的话,做着父母希望他做的事……让父母省心,让周围的大人交口称赞,真正的自我从未得到喂养,那个阶段该有的无拘无束,童贞无邪,冒险,鲁莽,对社会和自然的热爱和好奇……一次次在父母的驯养中被抹杀,机械的灌输进了父母认为的对与错,好与坏,而自己的内心从未去感触过社会,从未掌控过自己,从未有过将一些经历内化于心的体验,一直没历练,没有机会变的有力量,这个内在小孩依旧很弱小,很稚嫩。
长大后,生理成熟,内心依旧空洞和幼稚,冲突丛生。小新恰有成年人心目那个理想中的童年,理想中的内在小孩,生命力强大,不受世俗规则的约束,自然的、如他所意的成长,没有扭曲,没有忽视~~是内在未得到满足的小孩的投射,深深的勾起了每个人身上,深浅不一的感触。
他是内心真实的一部份,不被接纳的本我
再或者迫于世俗、迫于规则,真实的自己“封尘”太久,心被“荒芜”的太久,已经不知道内心要什么,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我们机械的,行尸走肉僵尸般的,按照大众的“模范”和“成功”,在精神、心理和行为上,要求自己上进、上进,要对人和颜悦色,要沉稳,要说好话,要做好人,要优秀,要完美,要恪守规则;要揣摩上司、客户……的心思,为着每个月的‘’五斗米‘’,忍辱负重,勤勉艰辛……甚至于有些人,否定自己的外在生理形像,摒弃自己原有的模式,削足适履,削骨缝皮,变成一个又一个模式化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
真实的自己不被接纳,真实的外形被修正矫往……心越来越迷茫,内在活力的火苗忽暗忽明,闪闪烁烁,似乎将变成一团灰烬。
这也许是超我过于强大,强大到,抹杀和挤压了本我的空间,但本我的能量一直存在,希望得到表达,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平衡,造成了矛盾和冲突~有了冲突,就会痛苦,比如以抑郁的形式反应。而小新,恰恰也是那个不受约束的本我的充分表达,想睡懒觉,爱美女,耍无赖,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置身其中,角色代入,不自觉的那份冲突的到了缓解,本我得到了满足。
02学学小新,让自我成长,做真实自我
坦率说,小新代表的是另一种极致,世俗成人的世界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小新的模板去生活。我常常觉的咱们中华民族文化,相当的智慧,中庸之道,平衡之道,恰恰是最自在最可持久的状态。
勇敢的脱离和长大
内在的小孩一直未成熟,一直像机器人般,按照父母的要求,说话和做事,自己痛苦,在世俗社会中多处碰壁。
这里我想到了前段时间被几大艺术院校拒绝的林妙可。
一个在起跑线上,远远领先于绝大多数人的小女孩,硬生生的被母亲,一手打造成,不会正常表达言行举止的“人”。看着已经18岁的妙可,在摄像镜头前,摇头晃脑,嗲声嗲气,似乎依旧定格在9岁的奥运大舞台上。网友纷纷吐槽,说正常的人话,按正常的18岁的孩子一样表达~~~。
我想林唯有勇敢的直面自己,直面碰到的问题,脱开母亲的控制,走自己的路,让自己慢慢成熟,让生理和心理年龄一致,真正的做自己,才能在以后的路少一点波折,多一点众人的喜爱。
这个过程兴许会有些痛苦,一方面她的母亲不愿意放手,来自母亲的威胁;另一方面已经过多依赖于她人的指示,对自我主张充满了不信任,冲满了恐惧……
但是,
自己长久的痛苦与母亲短暂的痛苦;
短暂的恐惧与长久的被压抑,不被接受;
这些两难选择,我想林应该会有自己的判断。实在压力过大,就与母亲隔离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成熟和成才,变的更好,这是最好的安慰。
适当的释放自己,做真实自己
周人对我们的评判和印象,更多的依赖于你自己的选择。成人社会中,固然有其无奈的一面,按照世俗的规则,人们追捧优秀、成功、财富、地位、权力……而出生的不平等,起步资源的不对等,更是强化了这种竞争的残酷,谁人没点委屈,没点隐忍,谁人没点修饰和掩饰……
但是,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连正常的喜怒哀乐都不是发自内心时~~~那该选择外在的功名利禄;还是选择发自内心的声音,心安理得的做回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有自己的评判,但人究其一生,本质上是在追求幸福和愉悦,心的空洞和死灰,又如何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谎言和面具,割裂和分裂,更是难以长久和被人认可,往往会造成冲突和矛盾,甚至于得不尝失。
现实中,曾经频频见于报端的,一些优秀的大学生,优秀的高管,为了世俗的成功和模范,为了一直维护自己“好”学生,“成功、精英”的形象,苦苦支撑,但内心极度疲倦和抗拒,最后,身患严重心理疾病,选择终结生命。
《了不起的盖茨比》,男主为了一位上层社会的贵族小姐,一位理想中的爱人,倾尽全力,否定自己出生的身份,谎造自己的学历和经历,凭着聪明、勇气,赢得了极为可观丰厚的身家,也赢得了大家的羡慕。但是,即便发现,他心爱的女人(戴西),已非他理想的样子,“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而戴西已婚,只是将其作为自己烦闷娱乐的挑逗之物。但盖茨依旧否定自己的感觉,心怀幻想,甚至因爱人而被诬陷身亡。这期间,盖茨比身份真相逐步揭开,这一切似乎都成为了犯罪的佐证,而他付出一切的心爱的女人,甚至不为其送上一小朵送别的鲜花。
热播剧《人民的民义》中的,赵汉德,道貌岸然,满口清廉,却控制不住内心对金钱的极度渴望,成为巨贪;高育良,爱美色,却打着明史和爱情的名义,和妻子演了一出离婚不离家的闹剧;这种虚伪,表里相背离的人生终究没能逃过人民的审判。
…………
盖茨比,不可否认,他对清贫的出身,有着严重的不认可,并也适当的转化了那份不认可,作为奋斗的动力。但内心深处,这种否定和不接纳,对自我的不认可,对理想虚幻的执着追求,他最终失去了一切,包括生命。
而赵汉德和高育良,用臆想中的‘’道德‘’捍卫自己,但终究掩盖不了其贪婪或者好色真实的本质。
所以,当绷的太牢,面具太久,割裂分离太久,也许该释放自己,摘下面具,适当取舍,懂的认命,尝试做做真实的自己,那个并不是那么好的自己,有缺点的自己,尝试去表达真实的自我。
唯有真实是有生命力的,唯有真实是抵达人心。
当然,外在的繁华与真实的自我,并非二元对立,做真实的自己也并非任由本我泛滥,无视规则。
关键的要认清自我,自己是谁,适合什么,当前处于什么状态,有哪些长处,哪些短处;接受自己,包括出身,外形,暂时的低潮期,种种的不如意,自身的不足,不对抗,不愤恨,不乱自己的心;最后是懂的取舍,什么是该有的,什么是不该有的,人生在世,哪有十全十美,即便是特朗普也有其求而不得的事,要在取舍和放弃间,心安理得的获取该获取的,放弃该放弃的。
人需要和内心取的链接,让自我、本我有立足和生存的空间,爱自己的超我、本我和自我,让三者和谐共处,平衡共存,才能更加弹性,从容的应对社会,应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应对委屈,应对不公,才能有理性清醒的判断和认知,才能少些冲突个矛盾,也才能更幸福。
当然,有些人将生命、心灵和灵魂,都视同交易的筹码,那另当别论,而且自有法律和社会道德会做审判。
所以,超我过于强大,对自己过于苛刻,那就适当的当回小新,看看美女,看看帅哥,偶尔捣乱;偶尔挑破习惯的冲动消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做一些平凡而自己喜欢的事;卸下面具,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完美、不足,给心理一个缓冲,让本我得到一些释放,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