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晋城樊登读书会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43篇。
应书友要求,摘出原在微信里讲过的《悦读论语》,特别是易产生歧义的,修改整理,以飨读者。
《论语雍也篇六》第11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的合称,分别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而子渊(即颜回位列十哲之首)。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是当时孔门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学生,此后终生师事之,他年龄虽小,但天资极聪颖,学习起来进步神速,连聪明过人的学长子贡也自叹不如。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孔子第一句话就赞叹颜回,“贤德呀,颜回”。然后说他的生活——“一箪食”,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只有一瓢冷水喝。在陋巷——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屋子里。“人不堪其忧。”堪,忍受,堪忧——十分令人担忧。大家十分担忧他的境况。
“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呀,却没有一丝忧虑,一点不减少他的快乐。“贤哉回也!”——真是贤德呀,颜回。
这则论语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是颜回的生活状况和环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孔子只用九个字就描述的栩栩如生;
二是周围人的反应——人不堪其忧。很多人都担心他的境况,都在劝。这个比物质生活的困难更大。就好象现在很多大龄青年可以忍受单身和寂寞,但是不能忍受亲朋好友的催婚。
三是颜回的反应:“回也不改其乐”——一个人可以穷开心,甚至自己偷着乐,但如果周围人都在以关心和爱的名义来劝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许多人就会动摇了,就会低头,可是颜回呢?"不改其乐",这太难得了,没有强大的自我、没有强大的心理根本不可能做到。
诸葛亮有句名言,是说朋友之交要“温不增华,寒不改叶”,与“回也不改其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是孔子的评价,孔子用这么诗意的文字来描述颜回,而且一再叹服”贤哉回也!”,即使过去2500多年,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一对师徒彼此温暖、互相照耀的能量。
假如你在最困难、最难过时,能读着这则论语,你都会觉得眼前所有的困难都不再是困难,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照样也可以学着像颜回一样“回也不改其乐”。
唯有最后让我们再一起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生有尽,精神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