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谈谈断更

为什么要断更?其实这个话题我已经写过几篇类似这样的文章,无非是说日更写作快要出现危机了,已经对你发出了警告,提示你再不进行调整,很快就不能正常地交货,平台就会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也就是你的日更徽章标志要被取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困难、遇到了瓶颈,让你陷入了困境中、产生了焦虑感,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东西。这时,就有必要了解有哪些困难,产生了什么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此时,不要忘了我们进行日更写作目的与初心,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锻炼和检验自己的写作耐性、以及持续写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为了避免断更,就是要克服目前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一些阻碍写作的问题。那么,如果能找到这些问题、以及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也就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我目前遇到的问题来看,主要问题有:1)思想认识不足,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包袱;针对眼前的写作困难,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3)写着写着,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

1) 思想认识不足,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包袱。

这种心理障碍在写作初期特别突出,由于写作能力特别低,稍稍碰到一点困难,就会过分夸大写作的难度,同时忽视自己的写作天赋,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对写作也就特别恐惧,似乎逃避、躲避、放弃就是最好的选择。

熟不知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写作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初期只能爬,看见大人都是走路,他也就跟着学,可是又走不稳,容易跌倒,但是小孩子却不怕跌倒,也不在乎跌倒,继续走,哪怕是跌痛了,也只是哭一会,于是慢慢地就学会了走路。

学习写作如同学习走路一样,一定要相信自己有写作的天赋,坚信自己会写、能写。在写作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只是妨碍你写作的进程、打击你写作的信心、影响你做出不愿继续写作的判断而已。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没有必要把写作当作是包袱,因为它只会妨碍、破坏作用。

2) 针对眼前的写作困难,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是最难做到的,也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也许,我们对自己目前遇到的写作困难也进行过总结分析,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可就是方法学了,道理明白了,可依然犯着同样的错误。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比如,开头写不好,我们就学习开头的方法,结尾写不好,我们就学习结尾的方法。各种方法学遍了,可是一旦组织成一篇文章时却发现又有各种问题:前后衔接、逻辑与结构、语句标点等。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写,不停地写,在写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恰当、有效,然后加以改进、提高。方法技巧是需要日积月累才会见到效果的,不能太急躁,但是没有方法技巧也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

3) 写着写着,渐渐对自己的期望太高。

这个是我们最要忌讳的,写了一段时间,看到别人的进步很大,无论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还是评论数都比自己的多,感觉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别人却翻山越岭,更上层楼了,远远地把自己甩在后面,于是自己就坐立不安,心态有些不平衡了,于是每天就过得焦躁不安、烦恼无常。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别人进步自有他的道理,有他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进步大,自己进步不明显或没有进步而气馁、自暴自弃。

我们要做的是恰恰是要学习人家的长处,研究别人的文章究竟好在哪里?我们是不是也有改进的空间?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自己,赶上别人。再者,我们也没有必要与其他人比较,要比也是与过去的自己比较,看看现在写的文章与以前写的文章有没有进步?这样也许心里就踏实安心。

康拉德·芬克曾说,“学习写作效果强的报纸社论有两个步骤:阅读专业认识的作品;然后写作、写作、写作,直到手指麻木。”

看来那些写作大师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拿起自己的笔,不要停,也就不怕断更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