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生生之德,新新之美
——浅谈生命视角学之生命宇宙观中的生命原动力
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原动力?
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万物即从严冬的沉睡中苏醒,努力地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从阳光和空气中采集源源不断的能量,不断地新生、生发、生长,生出新根、发出新芽、抽出新枝,长出新叶,育出新蕾,开出新花,结出新果!于是,一个全新的生命的春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争奇斗艳,美丽芬芳!
这是生命的力量,这是新生的力量,这是自新的力量,这是新新的力量!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为道之德,德为道之生。道也,其生也无边,其德也无量。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不自生,即不为自己而生,而是为万物而生,所以其生乃长,乃广,乃久,乃无穷,乃无尽。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尽)。
这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源”——亦是中华生命文化之“根”、之“源”,所揭示出的生命原动力、源动力、元动力——“道”。
但“道”不仅是生命动力之源,还是所有一切万有之源,因此,必须将蕴藏于“道”之中的“生”机之特征、特性,以最符合中华文明始祖以及传承“道”文化之圣贤的本怀,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及内在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全新的阐释。——这首先就是一种创新的力量。
从阐述而言,似乎是一个生命个体化的思索创新,但同时,无论做出此创新阐述的人为何人,其人皆是道的一分子——道不自弘,而假于人,人能弘道,则同于道也。
因此当我们换一个视角,就可以视为——这是自大道的化育力量中自内部的需求而演化出的“代言人”——注意,不仅笔者如是,而是所有自觉地以传承和弘扬大道文化的生命,皆可以此“代言人”身份而视之。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论述之所以产生,即是基于“道”之内部“自新”的力量——何以不称其为“自生”的力量呢?
因为“道不自生,唯为生化万物而生”——因此,“自新”的力量,乃是源自于道而表现于万物——万物亦不自生,而是因道而生!因此,对于此力量,最恰当的表述,就是“自新”。
自新是道与万物的合一,源自于道,而生万物,所有的生,皆是新生。此生之德,无量无边,此生之力,无穷无尽,显现于万物以及生命之中,即是“新新”之能、“新新”之力、“新新”之生,“新新”之象。——万象更新,此一词,不正是对“生”、“生机”、“新生”最好的注解吗。
而这种“新新”之能、“新新”之力、“新新”之生,非自外来,而是源自于万物之中本自内蕴之"道”,因此本自具足。而“道”遍及万物,通达万物,通和万物,通融万物,万物本自一体,无出于道。道,万物之本,之根,之源也。因此万物内蕴之道——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犹如无边无际的海洋,而万物之显现,则如海面上的朵朵浪花,各有其风姿风采。所以,万物看似各自独立,其实本源一体,从未分离。万物与道,一体两面,舍万物,则无道,舍道,则无万物。所以,此“新新”之力,正是万物本自内蕴之力,因此笔者将其名之曰【自新】。
“自新”,其实就是“生生之德”,就是“道生之力”。
以“客观”的视角而言之,即是生命力、生机力、创生力、创新力、创造力。
“自新”,即是整个宇宙所有一切万有、所有一切生命的根本原动力!
其本无名,其本无形,其本无言,老子为其名之曰“道”。
为显其生生之德,新新之美,万物本具,而名曰“自新”。
“自新”即是“道”,即是“生生之德”。
生,就是新,新就是生。生外无新,新外无生。是曰新生。
“自新”之名,带有明显的当代文化之特征。且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诸多生命本体论观点,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
西方哲学中的意志论,不管是权力意志,还是其他意志,意志这个词都带有强烈的二元对立以及个体中心化的色彩。即以私利、私欲、自我为核心的意志力,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当一种“意志”表现出来的时候,常常意味着他人的利益都要为此“意志”而让步——如果同时存在利益冲突的“意志”,那么必然会引发“意志”的冲突,而造成纷争、矛盾,这种矛盾的极端化即是要使己方的意志得到全然地贯彻,如此一来就不得不彻底战胜甚至完全消灭对方的意志——而作为意志载体的人的生命,也成为必然的牺牲品!这就是“唯意志论”之文化形态下西方的普遍意识形态之特征,放眼世界西方各国之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等领域,莫不如此。
而以“自新”为生命动力之源的“德性”文化,总是不断地致力于“自新”,即“自我更新”而获得“新生”。所有的新生,都是不断地除旧布新,革故鼎新,不断创新。但这种力量,不是去破坏外界,不是去干扰他者,而永远是内生内发,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自律、自省、自觉、自新的东方文化特色。——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力,是所有生命乃至所有一切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共存共荣、和谐发展、不断共同创造美好世界、美好生活、美好生命、美好家园的“新新”之力,大爱之力,大善之力,大美之力。
自新,是生命的原动力,对于这种原动力的自觉运用,将极大地提升生命、升华生命,使生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新之能、新新之力、新新之源,无穷无尽,无量无边。
自新,是生命的智慧之源。自新的前提,是自律、自省、自觉。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早在商朝初年,这样的智慧箴言就被当时的国君成汤刻在了自己洗浴用具上,用于时时提醒自己,每天自新,天天自新,永远自新。
对于无比智慧的人类生命而言,自新,不仅在于生命内在自动自发的自新,更在于生命自觉自主的自新,即不断地自我超越,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自己,新的生命,新的生活。
只有放弃了自新的生命才会衰老。
当身体逐渐丧失了自新的能力——陈旧的、固化的、不再更新的部分不断占据越来越高比例的时候,生命就会变得日渐沉重、衰老、生机日减。直到整个身体彻底失去了更新的动力——自新的力量再也带不动整个陈旧固化的机体,这时,生机就会从此身体中离开。这就是生命的死亡。
但这仅是在人类生命层面的视角所见。失去了人类高能生命力量的身体,将会继续在更低的生命层面继续演化——比如无数的细菌会将身体当成营养而腐化分解。
注意,“道”本身并无生灭来去,而只是随万物而生化。
因此此“自新”的力量也会在“个体”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简单的微生物,其“自新”的能量只能维持其非常微小生命系统的“自新”运转。
而越是高等的生物,其“自新”的能量等级就会越高,其“自新”能量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人类的大脑特别发达,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人类的心灵更加强大,心灵的运作需要的能量远比大脑更高,其“能量”等级也更高。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活动经常处在繁忙的状态,那么其生命能量的消耗就会非常快。
这样一来,仅靠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食物补充的能量更多地适合身体和大脑的需要——物质形态的能量可以补充相应的消耗。呼吸和睡眠——通过空气和心脑的休息而补充无形的能量,是补充心灵所耗能量的重要来源。
但这些都还不是根本。最重要的心灵能量补充的方式是开源节流。
节流——就是让心静下来、安下来,这不仅可以大量减少心灵能量的消耗,还可以为“开源”打好基础。
开源——在深度的静定中连接生命内在本有的“自新”能量之源——“本心”。
本心,是“道”内在于人类生命的“本体”——此本体既是人类生命的本体,同时也是“道”的本体。因为,除了道之外,生命没有独立的本体,而是与道本自一体。
生命,是道开出的花朵。道,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源。
所以,要获得“自新”的力量,要更新自己的生命,就需要“打开”自己生命内在自新能量的最终本源——本心。这样才能获得“最新鲜”的“自新”力。
“道”的力量本无差别,而对“道”的力量的运用——是被动运用还是主动运用,是“技术等级”比较低的运用,还是“高技术等级”的运用,期间差别甚巨。
主动自觉地以“道”的力量,化为自己生命中“自新”的力量,这是所有人类文明中生命修炼文化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人类文明、文化、宗教、教派,皆有其自成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对于这种“自新”力量,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名相、概念和认知。
在西方文化中,对于整体性的这种创造力,通常以“上帝”、“神”、“安拉”等人格化的名相和名号称呼之。
而西方哲学中,对于整体性的这种创造力,则以“本体论”的形式各有其不同的观点,如存在、在、自由意志、绝对自我、绝对精神、普遍意志、权力意志等。但整体上而言,皆是基于“二元性”思维模式而做出的哲学思考。
在东方哲学中,整体论、“一元论”则占据主导地位。如中国的“道”文化、“易”文化、“仁”文化、“佛性”论等。印度文化中的“梵”文化、"不二论”等。
生命视角学,以“整体性”“非二元”的哲学思考为基础,基于生命宇宙观和视角学基本思想,提出以“自新”为生命原动力的独特观点。不仅如此,在如何实现“自新”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上,生命视角学亦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体系。目前尚在建构继续完善之中。
关于生命原动力的思考,本文仅仅是一个发端,后续将不断继续深入思考、体悟,以不断深入、深化,从而逐渐构建起以“自新”为核心的生命原动力理论和实践体系。
本文的写作,缘起于阅读一篇评述方东美先生人生境界论的论文,对方东美先生在生命哲学领域的珍贵探索以及构建起来的理想蓝图深表赞叹和敬佩,借此机会特向方东美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后以方东美先生的一首非常美的诗结束本文,这首诗是方东美先生在1974年元宵节时所做,其时先生已届75岁高龄,但诗中仍有一种“新新又新”的生命力敦厚而绵长,这也象征着先生的人格精神和哲学探索成果将会永远如启明星般闪耀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历史的天空上!
浩渺晶莹造化新,无云无霰亦无尘。
一心璀璨花千树,六合飘香天地春。
——《咏梅》方东美(1974年元宵节 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