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15号。周四。
长话短说,因为还有一个小时,今天就要过去了。还有好一些任务没有完成。想来,先完成今天的日更计划。
其实心情每天都会起起伏伏,想到曾作的一篇英语阅读,文章写的很好,因为有逻辑性。
是讲关于艺术家们关注情感的倾向变化。从关注幸福,到关注痛苦。最后总结,通过古今对比,以此来确立观点:现代人生活在商业化营造的“假”的幸福,需要悲痛的艺术来时刻警醒自己。
表达这样的观点,通过5段构成。
第一段,作者提出当今的艺术风格,艺术家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坏的,不好的情感。
第二段开头提出,其实并不是一直这样。用But转折,现在又成了关注悲伤。
第三段开始阐述为何早期是关注幸福(happiness),早在宗教时期,人们很容易死的早,宗教认为灵魂会被鸟类吃掉等等,来提出,早时候的人们已经很痛苦了,不想艺术再表达痛苦。
第四段,回到现在,说,但是,现在人类中充斥着太多虚假的快乐,商业化鼓吹下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不是其本身,而是幸福的假象。
第五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悲伤、痛苦”的艺术,来时刻让自己保持清醒。
因为,人终究会有一死,所有的苦难终会结束,所有的事物终会离去。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让你觉得难熬的,一定要相信,这是在锤炼生命的厚度,这或许是人生的意义。不信,就听听音乐,看看音乐家们的故事吧。
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有力,是因为一生经历磨难,凝聚成音符;舒伯特即是穷困潦倒,但作品仍积极乐观,多亏朋友救济;门德尔松一生家境富裕,或许音乐会少些内容,但也不少,刚好互补在其他地方,比如,德国第一座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今日讲述的音乐:在革命战争年代成长的音乐家——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家。
一、黄自
说起黄自,大家应该都能知道他是谁。不就是那个我们从小谣唱《花非花》的曲作者呀,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接下来,我就像介绍隆重人物一样,给大家官方介绍一下,他,是谁!
黄自,20世纪20年代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学家。曾任于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教授。他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如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都是他的学生。其次,作为音乐理论家,代表作有《单对位法》《和声学》等著作。
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创作的作品了。题材有很多,我慢慢道来。
首先是艺术歌曲,在艺术歌曲这一部分,黄自的音乐创作又分为两类:
(1)以古代古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比如《点绛唇》(王灼词),《南乡子》(辛弃疾词),《花非花》(白居易词),《卜算子》(苏轼词)
(2)还有以现代诗词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思乡》《春思曲》(这首是我最喜欢的艺术歌曲之一),《玫瑰三愿》(龙七词)等作品。
除了艺术歌曲以外,黄自有一部著名的清唱剧作品《长恨歌》,是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为题材,韦瀚章作词,的一首大型声乐套曲,也是黄自的唯一一部清唱剧作品,更是我国近代音乐史第一部这类题材的作品。全曲共10章。
说完艺术歌曲、清唱剧,接下来说说管弦乐作品。代表作有管弦乐序曲《怀旧》、《都市幻想曲》等。
以上这些,我就好像是在介绍一个西方的音乐家那般,作品有很多,让我感到很自豪。但,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极具魅力的。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的。也是今天讲述的主要目的——困苦造就卓越。
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怎么好,那一段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反抗史,爱国、自强的精神,与敌人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多么宏伟的志向。在音乐界,也有无数人为之努力,弘扬国乐的刘天华先生,积极创办音乐教育的萧友梅先生,还有左翼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吕骥、麦新等人,还有至今被传唱的《游击队歌》曲作者贺绿汀先生,等等等等,太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这种伟大志向,感染着我。
黄自先生也创作了不少抗日歌曲。比如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抗敌歌》(原名《抗日歌》),还有他作曲,韦瀚章作词的《旗正飘飘》等。
接着,就是儿童歌曲了。《踏雪寻梅》,是我小时候学会唱歌,妈妈教我的第二首歌,第一首是《花非花》。长大后,才真正了解,或许等考上研究生,还要更加深入了解。我很期待,看到每位音乐家的故事,每位音乐家的一生。
还有一首作品,《西风的话》曾今上大学所演唱过,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竟然被唱哭。或许这就是音乐的power。
以上便是今天的讲述内容。
晚安,我会加油。尽管慢,但我绝不放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