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想去毛主席故居韶山,瞻仰主席昔日风采,追忆老一辈的革命历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未能如愿。去韶山的那天清晨,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与姑妈相约带上各自的小孩一同去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是姑姑在头天傍晚临时起意。她说整个暑假都没带小表妹出去旅游过,最近小表妹有四天没看电视了,手机也上缴了,在家里看书做作业怪闷的,不如出去走动走动,放松一下,所以我们并没有关注第二天韶山的天气。
租了一辆熟人的车,在车上,司机朋友说:“去韶山旅游的人次最高达30万,到处都是人头。今天是阴雨天,人也少。”姑姑表示赞同:“今天没太阳,凉爽,是最佳旅游日。”
从双峰街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韶山,一路上毛毛细雨几乎未停过。撑着伞进售票大厅买的门票,出来时就把伞收了。清风徐来,一滴雨也不下了。
我和姑姑两个大人,三个小孩,一行五人乘游览索道登的韶峰。半分钟都没等,我们手里的东西甚至都还没有放进包里,就被摁在索道的座位上。座椅匀速向前,倒不像坐过山车似的惊险。六岁的乐达坐在索道上有点紧张,我拉着他的小手,不断地安慰他,渐渐地乐达也就不怕了。我前面的好几个座位都是空着的,听小表妹莎莎说平时游人多时,坐索道都要等两个小时。举头四览,我看见对面有个回程的男青年坐在椅子上举起手机在拍照。他倒是胆子大,也不怕一个不留神手机从手里滑落。几十米的高空,索道下全都是荆棘杂草和一些灌木。
人家能做到的事,我也想效仿。我刚要从胸前的皮包里掏出手机,拉链还没打开,只听进“嘭”的一声响,手腕里揽住的一把雨伞就掉在草丛里了。我惊得紧紧搂住了包,再看身旁的乐达和姑姑,他俩安稳地坐在椅子上,前面椅子上莎莎和萱萱两个丫头在谈笑。
回程时,我还看见一位七八十岁的奶奶笑靥如花地坐在索道上,扫视着满目葱翠,我不禁投以敬佩的目光。还有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半岁左右的孩子稳如泰山般坐在索道上,这最是胆大包天的夫妻。
下索道,登韶峰。据说韶峰是韶山第一高峰,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称仙女峰。群山怀抱,神奇险峻,举目四望,满目葱翠。相传舜帝南巡来到韶峰,演奏韶乐,韶山因此而得名。
一排陡峭的台阶屹立在我们面前,登226级阶梯才能上韶峰寺。为什么是226级台阶呢?听导游介绍,这是为了纪念毛主席1893年12月26日的生辰。姑姑腿痛,不敢登太高的台阶。台阶又窄又陡,我脚蹬高跟凉鞋,脚趾磨破,走得趔趔趄趄。走到最后二十步,腿肚生痛,只能手扶着右手旁的铁栏杆,艰难地前行。三个孩子倒是脚步飞快,跑在我的前头。
待我登顶眺望,近处烟雾缭绕,宛如仙境,远方群山怀抱,满目黛绿。脚下,被群山拥趸,脑中突然蹦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顶后的胸襟与气魄仿佛就变得不一般了。
从韶峰坐缆车下来,再转公交车来到毛泽东广场。广场上立着一座毛主席铜像,背靠韶峰,面向故居。主席身穿中山装,手执文稿,面带微笑站在石碑上,石碑上有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毛泽东同志”五字。铜像广场肃穆庄严,无数个花篮拥护在主席铜像下面,广场上不时有团体或个人前来献花瞻仰主席风采,他们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向毛主席铜像三鞠躬,口里念念有词,虔诚而恭敬。
我们一行人从广场步行不远,踏两级旧石板台阶便走进到了南岸私塾。南岸进门口上写着一副对联“三湘七泽,惟楚有才”。由于我们没有请讲解员,又想要将主席读书的故事了解得细致些,于是移步细看挂在土墙上的简介。南岸是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的地方,1902年春,毛泽东在离家80米的南岸私塾启蒙读书,邹春培是毛泽东在南岸私塾读书的老师。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非常调皮。据说,有一次,邹春培因事外出,嘱咐学生温习功课,毛泽东将课文熟读后,便邀几个同学到屋前池塘游泳。邹先生回来,见此情形,非常生气,便要学生对对子,对不出就要打手心。先生出的是“濯足”毛泽东即对以“修身”,先生不禁连连点头。毛主席在南岸受启蒙读书两年。1952年9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私塾同学邹普勋(邹春培之子),他回忆恩师如此说:“邹先生是个好人!他是个严师呀,我那时读书调皮,不懂得严是爱,宽是害,还造过他的反哩……”“严是爱,宽是害”无论是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当牢记这句话。
毛泽东故居距离南岸私塾不到百米,姑姑让我带着萱萱和莎莎进去参观,她自己则带着乐达在外面玩。我和两个小女孩排了两次队,被工作人员拦住两次,一会儿说没寄包,一会儿又说没扫码,排到第三次,我掏出手机瞄时间,看着长长的望不见头的队伍,便领着孩子们退了出来。
滴水洞距离故居有三公里,我们乘了两趟车,一趟公交车,一趟游览车才到达目的地。我虽然扫二维码付了手机讲解费,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主要是乐达走累了,我刚盯着会议室的一张沙发不留神,乐达就跑远了,还得慌忙找人。
毛主席是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伟大的人物,他的勤奋,他的睿智,他的知识和见识,他的雄才伟略,他的品格和成就,让我们一代代人佩服和崇敬,值得我们学习并铭记。
下次有机会再去韶山,一定得请讲解员,或跟团走,多听几个故事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