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好书# #国学经典# #每日经典# 《商君书锥指》
《商君书》也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主要论述了商鞅一派在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商鞅(约前395一前338),又名公孙鞅、卫鞅,战国时卫国人。商鞅曾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为中庶子。秦孝公时入秦,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由于变法成绩卓著,迁大良造,封于商,号商君。变法以后,秦国大治,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兵革强大,诸侯畏惧”。《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商君书》二十九篇,另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存《商君书》二十四篇,为商鞅及其后学所作。
商鞅法治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性好利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其主要表现为人的生存需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欲望,“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在商鞅看来,对专制国家来说,人具有好利的本性并不是坏事,君主正可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人好利的本性和趋利避害的心理,使民众勇于耕战,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商君书》主张,国家要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同时,堵塞耕战以外的任何利益渠道,民众的任何利益满足,都只能通过耕战这一渠道获得,这种政策安排被称为“利出一孔”。
《商君书》论述了大量愚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为帝王稳固政权,剥夺百姓人权的观点。如《商君书》中认为国家与人民是矛盾的关系。人民强大,则国家虚弱。所以想要国家强大,则必须削弱人民;能够战胜强敌、称霸天下的国家,必须制服本国的人民;只有使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
《商君书》认为人性本恶,必须承认人之恶性,治理国家要以恶治善才能使国家强大;主张重刑轻赏,他认为加重刑罚,减少奖赏,是君主爱护民众,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奖赏;增加奖赏,减轻刑罚,是君主不爱护民众,民众就不会为奖赏而拼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