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的,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不同纵深的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更多的可能性。
是的,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搀扶中学习,在陈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的勇气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可问题是,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对眼前的一切习以为常时,我们连这种“需要”都没有意识到。
在这本书中打开了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另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人的无力感在蔓延,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所以我们更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贯一生的修行,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必须补上的一课。思考发生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但是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却显得稀少和珍贵,当我们欲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更会发现它的价值。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而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你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一个思考者,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摆脱了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明的方式生活的可能。我推崇当代思想家苏珊·桑塔格的生活方式,她说她会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表达和思考一样,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而这本书,就是能同时承载三者的理想行动。
精进笔记要点:
01 时间之尺
a. 对待时间,我们应该怀有“郑重”的态度。所谓“郑重的态度”,是指:恪守本心,知轻重缓急,聚焦当下,全心投入,不虚度光阴。
b.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Philip·Zimbardo)多认为,根据“时间视角”可以将人分为五种:
第一,积极过去视角
第二,消极过去视角
第三,享乐主义视角
第四,宿命论视角
第五,未来视角
应该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少采纳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c. 林德沃(Lindvall)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当下感”出发,提出十条建议:
生活在当下严肃地对待时间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不完全沉浸于过去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视未来存在于当下对未来保持积极态度
d. 做远景规划时,人们会着重考虑目标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眼前的事情,人们则更在意可行性和具体步骤。
平衡“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有两个策略: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降低近期未来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难度。
f. 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长半衰期的事情包括:
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提升审美品位、反思和总结个人经验、维持健康、建立和维护关系、寻找稀缺资源、探索构思发明、获得高峰体验
g. 多读经典,因为经典往往包含某种接近本质的东西。
h. 有意识地辨别、屏蔽噪音,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
i. 时间管理需要考虑节奏--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j.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完全沉浸,达到“心流”状态。最简单的方式:开发保持一项长期业余爱好。
02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a. 面对抉择,采用“最优原则”,而不是“满意原则”。
b. 从“目标”、“眼界”和“信念”这些维度看,格局分四种: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我们无须期望一步登天,直击人生最高目标。但要有勇气,设定更高目标。然后,从现有格局出发,向上一步出发。
c. 遇到困境,尝试用以下三步来分析:
找出隐含假设;识别隐含假设中不合理性,进行校正;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考“可能选项”并尝试实践。
d. 常见的四种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人生是场比赛。“低关联假设”:人生种种经历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僵固型心智”: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能力和成长。“零和博弈”:不相信“双赢”、“共赢”的可能,更倾向于“争夺”与“争斗”。
e. 建立新框架的方法:
“目标悬置”:结合串行与并行模式,适当地切换目标,执行一个目标,悬置其它目标,如此往复,可以很好地控制。“能力嫁接”:能力可以“迁移”,大胆尝试,创造新的可能性。“特性改造”: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f. 用精细化思考来克服天性中选择的弱势。以工作为例:
第一步,从源头开始梳理,重新定义根源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第二步,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力求全面,与问题相关。
第三步,在罗列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按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
第四步,列表格,对不同工作机会职业价值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将因素分和权重分逐一相乘,然后相加,即得每个工作机会的总分。
03 即刻行动
a. 现在行动。考虑做事的心理成本,先从小事做起,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b. 学习“精益创业”的思维,用“产品”说话。注意点有三:
抛弃“完美主义”心态,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合理评估反馈,把批评当做一种信息对待。对产品不断修正,小步快跑,迅速迭代。
c. “多线程”工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核心思考区间”的工作不可中断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
d. 三行而后思,行动中蕴含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
f. 反思注意点:
保证及时性梳理“反应链”关注意外现象04 怎样学习,才能直面现实
a. 向自己提问,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b.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深层
c. 不断扩展知识系统
d. 深度学习:探索深层价值
e. 技能是学习的终点,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操练
f.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写作式、游戏式、设计式
05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a.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我们要用好“过滤器”。四点建议: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信息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b.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简化思维之道:
“删减”:把不必要的东西去掉“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c. 灵感源于潜意识。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
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d. 图像化思考可以帮助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能改善思维,促进创意
e. 思考有盲区,能帮助我们尽量消除盲区的工具有:矩阵和清单
06 努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才能
a. 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b. “成长型心智”的人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
c. 没有长板最危险,要专注、极致
d. 懂得“舍弃”,不要凡事求全,过分追求完美
f. 构建个人的“挑战阶梯”,走出舒适区
g. 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在努力做事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07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a. 成功不可复制,每个人只能创造自己的成功
b. 大学生需要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利用好本校平台:图书馆、老师、优秀同学、学长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如:MIT公开课,TED,Coursra,Udacity,edX……主动试错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已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c.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d. 独特性是最好的竞争力,不要为追求社会认同做事
e. 尽量去做酷的事。七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变得独特,变得酷: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质疑貌似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屏蔽流行信息,或固定时间接收流行信息思考不可能,发展出可能性保留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开展思想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