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洪流中,选调生作为一股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力量,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望,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为人民而选,为国家而调”应当成为每一位选调生的座右铭。
“选”,择优选拔。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培养,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在选人上,要拓宽人才视野,面向全国特别是“双一流”高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选调生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在培养上,要结合实践锻炼、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之早日成为合格后备干部。
“调”,调转身份。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能被选上的都曾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但如果不能把以前的成绩“归零”,就必然会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沾沾自喜,也必然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处处碰壁。从“同学”到“同志”的角色转变是选调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要不断调整心态,主动学习,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想。要主动融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民,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结合起来。只有真正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才能发挥出选调生应有的作用,才能通过基层磨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实现从“好学生”到“好干部”的华丽转身,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
“生”,新生力量。选调生是基层社会的一支新生力量,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要想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到自身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把自身价值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实际行动为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使困难群众及时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要学会与群众沟通交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把身心放在基层、放在群众中间,真正做到把申论写在大地上、把面试答在群众里、把理想实现在基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