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leware 中间件
正是因为中间件的扩展性才使得
Koa
的代码简单灵活。
在 app.js
中,有这样一段代码:
app.use(async (ctx, next)=>{
await next()
ctx.response.type = 'text/html'
ctx.response.body = '<h1>Hello World</h1>'
})
它的作用是:每收到一个 http
请求,Koa
都会调用通过 app.use()
注册的 async
函数,同时为该函数传入 ctx
和 next
两个参数。而这个 async
函数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间件。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传入中间件的两个参数。
ctx
ctx
作为上下文使用,包含了基本的 ctx.request
和 ctx.response
。另外,还对 Koa
内部对一些常用的属性或者方法做了代理操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接通过 ctx
获取。比如,ctx.request.url
可以写成 ctx.url
。
除此之外,Koa
还约定了一个中间件的存储空间 ctx.state
。通过 state
可以存储一些数据,比如用户数据,版本信息等。如果你使用 webpack
打包的话,可以使用中间件,将加载资源的方法作为 ctx.state
的属性传入到 view
层,方便获取资源路径。
next
next
参数的作用是将处理的控制权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而 next()
后面的代码,将会在下一个中间件及后面的中间件(如果有的话)执行结束后再执行。
注意: 中间件的顺序很重要!
我们重写 app.js
来解释下中间件的流转过程:
// 按照官方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 记录执行的时间
app.use(async (ctx, next) => {
let stime = new Date().getTime()
await next()
let etime = new Date().getTime()
ctx.response.type = 'text/html'
ctx.response.body = '<h1>Hello World</h1>'
console.log(`请求地址: ${ctx.path},响应时间:${etime - stime}ms`)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中间件1 doSomething')
await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1 end')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中间件2 doSomething')
await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2 end')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中间件3 doSomething')
await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3 end')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server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3000')
})
运行起来后,控制台显示:
server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3000
然后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3000
,控制台显示内容更新为:
server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3000
中间件1 doSomething
中间件2 doSomething
中间件3 doSomething
中间件3 end
中间件2 end
中间件1 end
请求地址: /,响应时间:2ms
从结果上可以看到,流程是一层层的打开,然后一层层的闭合,像是剥洋葱一样 —— 洋葱模型。
此外,如果一个中间件没有调用 await next()
,会怎样呢?答案是『后面的中间件将不会执行』。
修改 app.js
如下,我们去掉了第三个中间件里面的 await
:
// 按照官方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 记录执行的时间
app.use(async (ctx, next) => {
let stime = new Date().getTime()
await next()
let etime = new Date().getTime()
ctx.response.type = 'text/html'
ctx.response.body = '<h1>Hello World</h1>'
console.log(`请求地址: ${ctx.path},响应时间:${etime - stime}ms`)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中间件1 doSomething')
await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1 end')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中间件2 doSomething')
// 注意,这里我们删掉了 next
// await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2 end')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中间件3 doSomething')
await next();
console.log('中间件3 end')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server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3000')
})
重新运行代码后,控制台显示如下:
server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3000
中间件1 doSomething
中间件2 doSomething
中间件2 end
中间件1 end
请求地址: /,响应时间:1ms
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后面的中间件将不会执行』是一致的。
下一节中,我们将学习下如何响应浏览器的各种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