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效课堂是我们的目标。由于高无上限,我们的追求也无止境,探索永在路上。究竟什么是高效呢?高效并非容量大,而是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四十五分钟下来,学生素质提高得多,素质提高的学生多,这就是高效。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有准备的课堂,有备无患,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课前预习是获得高效的前提。预习阶段是学生的准备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阶段。当今学生课业负担大,主要用于完成课后作业。如果每半天上课前给学生半个小时的预习时间,把半天内所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肯定有利于难点化易,重点显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需要全体师生形成共识,学生不荒费预习时间,老师画龙点晴地指导预习,不回避难点,不忽略重点,课堂上检测预习效果。虽然,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学生没有预习时,学生参与课堂情况和学生与老师的配合情况,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标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动力。人的各种行为都受目标驱动,无论哪种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愚人有愚人的目的,智人有智人的动机,脱开了动机只能是一具僵尸。因此每一节高效课堂都应围绕目标而展开,目标要科学合理,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杂。目标一般由老师制定,学生明了。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口述学习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地说,课后总结目标比课前展示目标效果好,以达到师生共识,印象深刻为最终目的。我们要用目标驱动学生学习,不断激发求知欲望,我们常用目标完成情況来衡量课堂效率的高低。
小组合作是课堂高效的手段。洋思教学的精髓在于兵教兵。学生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近,表述能力相似,相互交流时很容易达成共识。合作探究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常被认为是高效的课堂模式。因为操作各异,所以效果也千差万别。每四至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应由各科任老师共同商订,学生座位一致,分工一致,考核一致,奖惩一致,这些一致性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模式的推广。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授课内容更要备学生,备教法,形成教育合力,教育的成果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分层教学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有论述,那么,今天的课堂不也可以利用分层教学吗?一个班级内,学生素质各异,学生智商有别。小组内有几个同学就会有几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逐步缩小学生差别,达到不忽视每个个体的目的。作业分层布置,但分层不可太多,难度差距不大。这都有利于激发兴趣,防止厌学。
高效课堂的结构形成,灵活多样,因学科特点,授课内容,课堂类型应有所不同,但灵活运用了这四种形成,一定会慢慢高起来。我们的高效目标,岂不近乎?(以上仅为本人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