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鳄鱼”的故事

    前一段参加江苏特级教师吴非(王栋生)的讲座。王老师转述了一个“鳄鱼”的故事,很受启发,内容如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高材生,姑且叫小C,去美国深造。因为想尽快拿到学分,在选修科目的时候,小C选择了“鳄鱼”的科目。“鳄鱼”其实是该校的一名导师,因为对学生要求严苛,所以得到这一绰号。在这个学校,同样的时间,大部分导师的课程修完合格可以得到2学分,“鳄鱼”的课程修完合格可以得到4学分。但是因为“鳄鱼”的课程通过率太低,大部分学生都不会选他的课。

    去见“鳄鱼”那天,小C忐忑不安。他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从自己的专业教材中找出几个错误。这本教材是这一专业的权威课本,尽管小C从没有想过这中间会有错误,但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于是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幸运的是,他在另一本权威教材中找到了不同的观点。一周后,他去交作业,“鳄鱼”很满意,并给了他新的任务:找出那本作为论据的权威教材的错误。于是又是一番苦读,幸运的是,他还是完成了任务。就这样,小C每周都在阅读与批判中度过。最后一周到了,这次,小C引用“鳄鱼”的最新著作完成自己的作业。他心里暗自得意,这次可以不用再找错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最后一周的任务就是找出“鳄鱼”新著的错误。

    经过了炼狱般的研究查证,总算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小C获得了学分。回到宿舍,小C怅然若失,于是,他又习惯性地来到图书馆,此时他看到满书架的图书,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饥渴……

    王老师说,他每年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新入学的高中生听。它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有一点恰恰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那就是批判精神。从小的教育中,我们就被灌输“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长大了,我们习惯于按照老师的思路思考,按标准答案做题。渐渐地,我们开始没有了自己的主张,成了权威的传声筒或复印机。


思想者——罗丹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会思考的灵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专业考题类型管理运行工作负责人一般作业考题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E选项F正确答案 变电单选GYSZ本规程...
    小白兔去钓鱼阅读 12,950评论 0 13
  • 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中的同学都离开了(剩下我和石灵惠),为什么他们离开,为什么我留下。 在经理老司机看来,市场营...
    STimes星代鱼阅读 2,571评论 1 1
  • 《恐怖游轮》。 虽然名提“恐怖”,然而并非鬼片,没有一个血腥画面,像《群尸玩过界》那样开膛破肚的恶心效果(原谅本梦...
    氧气是个地铁阅读 2,934评论 0 0
  • 上大学那会,跑跑卡丁车是我最喜欢玩的游戏。 记得那时是大一,电脑还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进入大学后,一下子从高中那种...
    猫哥阅读 1,911评论 0 1
  • controversial有争议的 crisis 危机 disengage/alleviate减缓 shift/c...
    Wallace_QIAN阅读 1,0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