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同学的委托,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成长历程。在周围一群一群清华北大的同学,一群一群斯坦福牛冿的朋友中间,我这个记忆力奇差无比的人一直有种学渣的感觉。但失败的视角比成功更有价值,要不怎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呢。
前一阵子一个笑话,说的是全国各地的特产,大部分地区的特产都和吃、喝、玩、病有关系,只有江苏的特产是下面这个。
有人吐槽,有人悲哀。我从中间有两点发现,第一个是江苏的题目是真的经典,第二个是教育硬件资源已经和吃喝玩药的资源一样,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已经不能够再成为一种制约。那在当下,什么才是教育差异化的产生。有人把教育问题怪罪于老师、教育局,有人把教育问题归咎于家庭。到底哪一种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 我一路都是上的当地当时最好的学校,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和高中的时光。讲几件事。
初中有位同学,属于学神级别,保送清华,现在国外。有一个爱好我印象特别深刻,她喜欢跑步,几乎每天都跑。以前特别不理解,因为我爸爸经常说,体育好的孩子,成绩一般都不好。其实,现在才明白,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提振精神。大学时期低年级的学霸学妹爱好打网球。本科时期,我感觉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候是每晚都在操场走几圈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成绩很好的学神都有一两样运动爱好。初中、高中时期学校都组织过大量的远足、跑步、跳操各类活动,而且很少被占用,现在回忆起来,颇有深意。有些学校更是组织每天跑步,只是太过机械,不够有趣,也没和学生讲清其中意义。虽有些晚,但我现在也养成了定期运动的习惯。
高中的班长,日本博士毕业,大学教授。上学的时候有个细节,她很喜欢用活页本,笔记清晰,字迹娟秀。这本活页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严谨的态度,也是空间管理的基础。后来也看了一些和笔记有关的书,今天的我也开始学习始用活页本,使用标签。
我小学时候数学一般,经常粗心。只对课后思考题有兴趣,做不出来就求助妈妈。有天有题目一直没解出来,我就去睡了,后来从睡梦中被妈妈叫醒,告诉我解题方法。具体题目已不记得,只记得是一道减法题,题目的关键是减法可以减去容器的重量。这样的精神却刻在我心里。我妈妈可以修门、修窗、修桌椅,剪纸、裁衣、织毛线,这给我后来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这也让我能在硬件软件的应用中找到快乐。
初中同学,二次元爱好者,COSPLAY达人,创作的《嫦娥奔月》在由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市人民政府、国际木偶联会亚洲太平洋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获造型服装设计奖,粉丝无数。
传送门@星河Shinho
http://mp.weixin.qq.com/s/SEVGt5s-SuvY3icYgMyp1Q
去她家玩过一次,门口有自动答录,一猫一狗,妈妈会把2次元的衣服变成现实。上学期间生病休学,休学期间自己去大学听英语课。放学了大家都走了,只有她在教室写作业,原因是等一会儿人都走了再走,省得挤。当时的我还在想这样会不会有点不合群,现在觉得,活在当下,心无旁骛才是追求梦想正确的姿势。还记得当初一起出板报,我调颜色,她画画的情景。有人把爱好变成了梦想,有人的爱好止于爱好。前者可以衍生出工匠精神,比如她。后者可以用爱好愉悦自己和家人,比如我。也许当初早点准备、坚持选择、多去看看,今天的我会更有目标和自信。
在北京、杭州,自费报了外部课程,算是补习班。期间接触了大量优秀的妈妈,也了解了大量的课程,有成人、有儿童。见过淡然,也见过焦虑。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初中有段时间学习不累、专注、效果佳。父母并不管我,前后桌4人是个学习小组。有共同目标,冲进树人堂,有学习方法,图画辅助记忆,有激励反馈,用考分作赌,棒棒糖奖励。回忆起来是段美好时光,有共同愿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个合谐的团队。后来再未有过那样好的感觉。于是,对于外部的培训机构我有了一个是否合适自己的评价标准,就是感觉。
这篇文是博源的同学邀写的,先谢邀,让我对自己的成长有个回顾。在这儿,我想讲讲我对外部培训的态度。我童年没上过外面的补习班,教育是半素质,学习阶段参加过体育比赛、话剧、表演、布展等等活动,我的生活环境让我对补习班有偏见。直到最近,我开始在培训上疯狂地消费,因为培训让我认识自己,知道更多的学习路径,更多的方向和方法,更安定的内心。我一起参加培训的学员有老板、有高管,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4岁的孩子,他一个人来上课,课间还和主讲老师大方交流,来参培,一定不是为了哪一科的考试。书山有路勤为径,但书山不是只有一条路,也不是只有一种姿势,还会有一套装备。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但不系统,品质不够,反馈不足,效率低下。有人愿意花十年的时间读书,给你一席话的经验也许从价格上看真的好贵,但因为好才贵,这是最高效的。在知识消费上不手软,大概是我父亲留给我的最宝贵财富。
最后说点题外话,这是个追逐高效的时代,大多数家长都在想着高效挣钱、高效育儿,这催生了大量的儿童教育。只是在这过程中不要忘了自然规律,欲速则不达,不要发生揠苗助长的悲剧。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参与,抓住时机。培训的目的不是高效育儿,而是去观摩更多的人生,不会做父母,去看看老师怎么做,别的父母怎么做,然后学习、练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而是为了快乐,获得更加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