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备课手记

邓稼先一课作者杨振宁。两人都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均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年代。邓稼先1999年追授两弹元勋,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扬名于世。本文写于邓稼先逝世七年后,是对他的哀悼。

鲜为人知(鲜三声,少的意思)。鞠躬尽瘁(瘁,过度劳累的意思)。锋芒毕露(毕,全都,人的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妇孺皆知(孺,小孩子的意思)。

课文共五个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是第一部分小标题。小标题中有两个引号,从,到,两个介词。把第一部分分为两部分,一百年前,“租借”其实是强占;今天,站起来了。这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创造出来的结果,这是中华民族的巨变,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把邓稼先放在中华民族巨大转变的背景之下,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形成对比,赞美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品质。方法小结,借助小标题,概括第一部分所写内容,抓住小标题中的介词和文中关键语句,理清内容直接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作者评价性语言,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两代元勋。元最初的意思是头,局首位的意思。这部分交代了邓稼先哪些经历?写了邓稼先哪三项功绩?作者以及其他人对邓稼先有哪些评价?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借助这些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想表达什么?

经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了邓稼先的经历,主要包括求学,带领学者技术人员研究核武器,成功之后依然没有停步,甚至在病榻上坚持工作。着重突出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领导大家成功研制出中国原子弹,氢弹,他和余敏联合署名的中国核武器书。评价语第一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邓稼先精神层面,第二段强调巨大贡献,先记叙再评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