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培训七大核心力的培养中,我一直觉得针对我的教学,最想学习的就是“提问”、“倾听”与“合作”,抱着满满的期待,我早早的来到会场,准备“中毒”。
吴贤老师作为团队中一直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成员,用他的杠精班的前世今生,以及惊人的数据,开启了让我充满期待,并受益匪浅的讲座。一上午的学习,吴老师“提问能力训练班”的模式和效果,让我恨不能跟班学习一周,也能经历一次这样的蜕变。而关于提问的训练,我从接触到新课标就就开始感兴趣,然而一直教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记录能力有限,实践也就搁浅了。2017年接触到梦想课程,又点燃了我的冲动,也一直在训练。这一批学生,我也是一接到就开始有意识的训练。当时,只是单纯的认为,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帮助他们思维的发展,而关于提问对学生学习驱动力的影响,以及提问对创造力、个性化的影响,并没有深思过。在实践中我也并没有如吴老师般,先定量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展示、分享,再对问题分一分、串一串、理一理。所以,我并没有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设计”好学生“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提问已经是公式化的,每天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你还有什么想法……久而久之,即使提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条件反射,而并不是真的有所思、有所想。下个学年,不出意外的话,这群孩子还在我手上,我想我会学着让他们先打开思路,提出各种不一样的问题,打开嘴,开始问,也会尝试着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解决学生个人能力、文本理解的问题;把握进度,适当进行后期弥补,从提问开始,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认真倾听”是我们作为教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孩子们真的理解什么是倾听吗?李琴老师的“倾听篇”以董卿的《朗读者》引入,让我们体会到:倾听包含着爱与关怀、全身心接纳、复述与感同深受……,还让我们明白,认真听并不等于倾听。也让我更真切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如果学生连什么是倾听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做到认真倾听呢?回去我一定要给孩子们补上这珍贵的一课。“看得见的培训,带得走的工具”,李老师通过观察录像课,结合一个“聽”字,给出了“用耳倾听”、“用眼倾听”、“用心倾听”、“用德倾听”的路径,指导着我们平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倾听。
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实践,并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中进步,才能有更好、更适合的教学,引导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