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柚子游泳归来,途径一家咖啡店,很神奇的挂着“非请勿入”的招牌。
柚子指着牌子说:“非请勿入,那就是请大家都进去的意思咯?”
知子莫若父,对于这个处于叛逆期的小家伙,我很清楚他又在作怪了 - 正如他一如既往的正话反说。以他的智力,应该很清楚“非请勿入” 的真实含义。
我也仍然一如既往,并未呵斥批驳,也未虚言敷衍,而是请他说说,为什么这样理解。
“因为我看到很多地方挂着‘请勿入内’的牌子,那是叫别人不要进去。 既然‘请勿入’是不要进去,‘非请勿入’当然就是 - 不是不要进 去, 那就是要大家进去啦”
小家伙说的头头是道,我不禁也一怔。对啊,柚子说的有道理 - 这两种说法,差异究竟在哪里?
我虽然脚步未停,大脑却快速运转起来,思索了一会儿以后,有了答案。
然而,一如既往的, 我并没有告诉他我的答案,而是问他“你觉得‘非请勿入’的请,是什么含义?”
“不知道呀”
“那你猜猜看?”
“邀请,请求?”
“非常棒”
“那么‘请勿入内’的‘请”呢?”
“表示礼貌的语气词”
“对的,所以’非请勿入‘和’请勿入内‘虽然看上去很类似,但是结构却完全不同。 而且’‘请’字的含义也完全不同对吗? 一个是?。 。。”
“语气词! 另一个是动词,邀请!”
* 孩子有提任何问题的权利,家长没有直接给答案的权利*
“非常棒!有时候某种语言看似难以分辨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很容易就能区分。 你英语学过不少词汇,‘请勿入内'的请,如果用英语, 应该怎么说?”
“Please!”
“很棒!’非请勿入‘’的请呢?”
“没学过。”
“邀请,可以说Invite。 或者也可以解释为授权, Authorize”
柚子很开心的说:“所以用英语就可以很容易区分这两种说法啦!”
*一种方法看似很难的问题,换一种方法也许就轻而易举*
这件事情始于柚子的“叛逆”,而终于我们两人的一次学习
事实上,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东西我们既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甚至也没被告知为什么 - 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了一个答案,甚至 于想当然的认了一个“答案”。 而孩子的问题,恰是绝佳的重新审视,重新思考的机会 - 这样的事件,其实不仅是我在引导柚子,也是柚子 在引导我思考。
这也许就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意义吧--自己的再教育。
孩子任何看似幼稚的问题, 也值得认真对待 - 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更因为,你真的搞懂这个问题了吗?
*有时候,究竟是谁在给予,谁在获取,还真难说*
此时此刻,不禁又想起那句经典
stay hungrey,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