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召集百官在温明园商议废帝的事儿,这厮想废了幼帝扶陈留王上位。大伙儿害怕他,不同意也不敢吭声儿。
第一个拍案而起大呼“不可”的是荆州刺史丁原,他俩官一般大,丁原没瞧上董卓,怼他:天子是先皇嫡子,没有啥过失,为毛给废了?你是谁啊,张嘴就说废立的事儿。
董卓必然很生气,抄起剑就想把丁原给砍了,理由更直接: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这时候出来个心眼多的李儒把董卓拦下,说今儿喝酒吃饭呢,咱不谈国政,不谈国政。李儒为毛拦下董卓?因为他瞧见丁原身后站着一个看起来干仗很牛逼的小伙子,正瞪着眼睛。他寻思董卓明着出手干丁原,估计得吃亏。
这小伙子正是吕布,后头很有戏,今儿先不表。
丁原让和稀泥的给劝走后,董卓还不死心,接着逼问大伙儿:我的建议到底咋样?这下卢植忍不住,开始讲道理:BALABALA说一堆,还是皇上虽然年纪小,却聪明懂事,又没干啥错事,你一个西凉刺史,没啥能耐却装逼那一套……但他最后说的话却直戳董卓心窝子: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卢植这句是从孟子那学的,意思是:你若是伊尹那样的人,那么废立由你;可你要不是,你干的事儿就是谋逆。要么说卢植是有大智慧的人,刘备都乐意拜他为师,栗子举得好。这伊尹是个啥样人呢?伊尹是商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道家最早的人物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帝师,厉害了伊尹!他还是个厨神,创建了中原菜系。
伊尹辅佐商汤灭了夏,商汤死后,继续辅佐他儿子、孙子。可商汤的孙子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他,伊尹就把太甲放到他爷爷墓地桐宫去反思,自己代为执政。三年后,太甲反省完,伊尹又把王权还给了他。
卢植的意思很直接:一、你董卓有没有伊尹的能耐?二、你董卓有没有伊尹的忠心?
看到这儿心里颇不平静:能耐这东西我明白,可忠心是什么?古人很简单,女人忠于男人,臣忠于君。三国里更清楚:自个选的大哥含泪也得死跟着,“忠”是优秀的品质,所以关羽落下了好名声,吕布却很惨。
反观现在呢?中国从破四旧开始,破了旧思想、旧文化,没有了尊卑,没有了主子奴才,大家看起来都是平等的。除了老板,都是打工仔。公务员还能忠于革命忠于党,可死打工的能忠于谁?公司?老板?日本的企业讲究员工忠诚度,通常员工在公司呆得越久工资越高。可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员工越跳槽工资越高。华为强调忠诚,却双标,一边儿要求你往死了为公司奉献,一边儿等你没用了分分钟被公司遣散。哪有什么“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男女关系更甚,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传北京的离婚率已高达四成。“忠”——这种古代流传下来的道德规范,究竟该以何种姿态存在?
想到这儿刚好出地铁,遂给男人打个电话,赶巧大哥不忙,三两句便解了惑:你说的忠都是狭隘的忠,具象地忠于某个人,某种集体,所以看起来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但你可以忠于你的内心,你的追求。你不忠于企业,但要忠于职业,记者就要忠于新闻理想。中国人没有信仰,但可以忠于某种精神,有“忠心”还是好的。
谢谢男人的智慧,总能匹配我变幻莫测的心情,否则我一定又会钻进牛角,陷入为毛就没有德才兼备的老板让我忠诚一下的纠结中迟迟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