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酸
春天饮食,“酸甜苦辣”有讲究。“增甘减酸”是春季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远离上火的重要途径。在中医看来,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红枣、山药等。另外,蜂蜜、椿芽、韭菜等也是很好的增甘减酸之物。
春天祛火,可以多吃“苦”。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中医研究发现,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清炒还是煲汤,都能达到祛火目的。其它苦味食物如苦菜、苦丁茶、芹菜等,也有很好的祛火功效。
一般来说,辛辣之物应该少吃。辣椒、花椒、胡椒等不能贪食。当然,祛火排毒,少不了水。多饮白开水,能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液或汗液中排泄出去。面对严重“火”情,服用中成药非常必要,可以选用北京同仁堂的京制牛黄解毒片。该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同时清热透热、解表散热,使内蕴邪热得以从多途径迅速清泄。
如果你喜欢吃酸的水果,那么介绍几种春天酸的水果吧,首先菠萝千万不要错过,菠萝是绝对最酸的一种水果了,还有柠檬也是比较酸的,还有呢,你可以吃一点百香果,然后接下来就能够等待吃到那些荔枝之类的东西了,都有一点酸味的。
所谓“酸”不是现在常说的酸性碱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绝对。而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五谷杂粮,大部分都算“甘”,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来分。如果把“甘”理解为多吃糖可就错了。
春困
气候日渐转暖,很多人会感到困倦、疲乏、没精打采、昏昏欲睡,还有人出现失眠、头晕、工作精力不集中等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且在“白领”中尤其明显。“春困”其实是亚健康的一种信号。
按中医理论,冬天应该养藏,如没做好,没给春天打好基础,万物生发的春季,人的阳气相对不足而导致精神不佳,困意频至。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然而现在人总是处于生活节奏很紧张状态,不可能按季节调整作息时间表,所以春困症候群越来越明显。
冬季时人体皮肤血管收缩,春季随着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供应皮肤的血流量相对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
预防春困,首先要注意睡眠。早睡有助于阳气闭藏,也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但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中学生每天睡8~9小时,小学生每天睡9~10小时。
晨起时可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如登山、郊游、放风筝、散步等。此外,还可经常按摩太阳穴、晒太阳,这些都有益于解除春困
传统医学认为,解决春困的关键是要补充阳气。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大枣和山药。南瓜、土豆、白薯、芋头,都是补脾的。少吃羊肉等温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类、火锅等热性食物。韭菜偏温,补阳,阳气虚的人,容易犯困犯懒的,不想动的人,可多吃些韭菜。
春食
春季饮食宜清淡,要少吃油腻、生冷、辛辣食物,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如山药、大枣等,以帮助脾胃恢复机能。另外,还需要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肉等,以补充人体在冬季御寒时所消耗的蛋白质。
春天气温升高后,细菌、病毒也活跃,应多吃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鱼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种特别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调料拌为凉菜。
春天温差依然很大,气候仍然凉爽,应适量增加热量的摄取。除了食用谷物食品外,还可增加花生、核桃、芝麻等高热量食物,补充人体为御寒时所耗损的能量。
春节摄入时令水果,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乏,还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春季应多摄取甜橘类、柠檬、草莓、番茄、花椰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病毒、细菌感染。
此外,还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黄色水果、肝脏类、鱼肝油、牛乳等,可增加呼吸系统机能及皮肤的抵抗力。
而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大豆、杏仁、小麦胚芽、未精制谷物、绿叶蔬菜、植物油等,能增强皮肤功能及免疫功能,应增加摄入量。动物肝脏、牛肉、猪肉、豆类、南瓜等,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提高人们的精神状态,可也多吃。
春季由于环境气候的改变,必须增加水的摄入,多喝水可以防止肌肤老化。当然,也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对身体很有帮助。
有的人喜食甜食,而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甜食恰是春季养生的佳品。可以吃红枣、蜂蜜、樱桃、杏仁露、枸杞菊花泡水等,甜品太多了,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