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广水老家,吃到了故乡的发粑。
前段时间在外面下班后,半夜饿了忍不住刷手机。看到抖音上推送的内容,感到好奇就忍不住点了进去。发现原来是村里的A发布的内容,那是他上街去拍摄购买发粑的视频。他因为身体有病的缘故,在农村老家待了多年。这几年一直在做电商,感觉做的还不错。这样就不用为了生活来到大城市奔波,也能每天陪在老母亲身边。
看到发粑的视频,感觉肚子更饿了。
在记忆的幽深处,总有一些味道如陈酿的美酒。时间越久越醇,越品越香。
于我而言,故乡的发粑便是这样的一种味道。
那时突然就想吃广水老家的发粑,因为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思乡的情绪一下子便涌上心头。
我当时在心里想:下次回老家一定要吃到。
我的故乡在湖北省广水市,这是一座位于鄂北的小镇。广水的发粑,也是我们当地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它的制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美食的坚守。
先将面粉倒入大盆,加入适量的水。用面粉加甜米酒或者酵母进行发酵,然后用力揉面。再做成一个个圆形状,放入烧柴火灶的大铁锅里。随着蒸汽的升腾,便愈发能闻到发粑香甜的味道。
那圆圆的发粑看起来白白胖胖,摸起来柔软而有弹性。用筷子夹起或者用锅铲铲起,然后再放入筛子里。挨着锅底的那一面有硬壳,我比较喜欢吃这个壳。轻轻地咬上一口,便有面食的微微香甜。
记得小时候母亲也经常做发粑,特别是放暑假的时候。如果配上点儿她做的霉头腐,感觉味道好极了。
那时经常盼着能够在外面“过早”,但这样的机会似乎并不多。小学外面有个早餐摊儿,每天早上排队买发粑的人很多。那时卖得便宜,才三毛钱一个。记忆里大冬天一揭开锅盖,各个圆鼓鼓的发粑便冒着热气。
最近回到了广水老家,某天中午吃饭时母亲拿给我一个发粑。她说是之前上街买的,味道肯定没有刚出锅时好吃。
昨天老公出差回来,早上婆婆去街上买了瘦肉。中午包了莲藕、瘦肉馅儿的饺子,她又在烧柴火的大铁锅里做了发粑。于是中午我们吃了饺子、发粑,下午婆婆又包了包子。当各个圆鼓鼓的发粑被她端上桌时,我甚至听到它们在铁筲箕里发出“嘶嘶”的声音。
这时老公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霉豆腐,配上婆婆做的黄豆酱味道也不错。
这一天感觉婆婆都在忙碌,却也很开心。
离开故乡这么多年,终于再次吃到烧柴火的锅里做出来的发粑。那味道,也还是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
现在老家的快递也方便,故乡的发粑被卖到各地。这也方便了很多在外打拼的游子,想家的时候就可以在网上下单。但我还是喜欢在老家吃现做的发粑,感觉更有家的味道。
那烧柴火灶的铁锅里做出来的发粑,真的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