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蒂文·约翰逊
蜂鸟效应
在书的开篇,作者讲述了一个原理:蜂鸟效应。
达尔文在进化论里面描述了一个奇妙的共同进化现象:花粉的进化,导致蜂鸟的翅膀进化。两种看似不相关的生物进化,居然可以产生如此自然的联系。
因此,蜂鸟效应指的是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起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很多事物乍看之下似乎毫无关联,往往带来的改变可以被直观看到,能量或信息的共享呈指数级增长,促发变革浪潮。
接下来书里写到的6项创新,就是这种效应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的巨大影响的代表性事例。
一、玻璃
玻璃,二氧化硅,是一种需要1000度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透明物质。
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中出土了玻璃饰品,在4000年前,这种天然晶莹剔透的物质,被做成各种各样的饰品,进入人类的生活。而这些从利比亚沙漠进入到图坦卡蒙陵墓的玻璃碎片,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有可能是来自于2600万前的一场陨石撞击产生的高温,极端的高温使得砂土中的二氧化硅融化凝聚,形成天然的玻璃。
人类天生喜欢亮晶晶的东西,宝石,黄金,钻石……因为稀缺而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人们发现了这些玻璃,爱上它们的美丽,开始收集它们,用以点缀他们的生活。
12世纪开始,人类研究并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方法,玻璃从装饰品变成了生活日常用品。玻璃开始了它广泛的用途:教堂里五彩的玻璃窗,盛满紫色葡萄酒的玻璃杯和玻璃瓶。
偶然之下,穆拉诺岛成为玻璃制造商的聚集地,在那里,工匠们在一起交流技术,制造玻璃的技艺不断精进。当水晶般的玻璃被制造出来的时候,世界上第一幅眼镜诞生了,然后成为修道士学者的专用仪器。
就在14世纪左右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书籍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开始识字并阅读书本,发现原来他们很难看清书本上的字,有的人有了近视和老花,这时候对眼镜的需求开始激增。简而言之,书籍印刷,带动眼镜的流行,开启视觉上的新历史。
接着,显微镜发明出来了,望远镜也跟着出现了。显微镜让人们发现了细胞,发现了细菌和病毒,引发科学和医学上的一场革命;望远镜使人类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观测天体运行的原理;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然而,玻璃的发展没有就此止步。这里要提到一个人,物理学家波伊斯;他被描述成一个“差劲的老师”,但他本人实际上非常擅长设计和建造科学仪器。他用一种近乎不同凡响的方式,制造出了玻璃丝,一种异常坚固,能与钢绳媲美的东西。他的实验告诉我们,玻璃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如果可以,它也可以坚硬如铁。
到了21世纪50年代后,玻璃丝被制成玻璃纤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服装、豪华游艇、飞机、电路板……
2019年的今天,4G信号宽带网络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难以置信的是,支持整个网络的是光纤,是一根根比稻草还要细的玻璃丝。所有的信息通过玻璃线缆传输到世界各地,整个玻璃纤维制成的电路板负责储存和控制,二氧化硅的身影无处不在。
19世纪的时候,摄影师利用镜片将光线聚焦在捕捉图像的纸上,记录并放映出来,至此电影诞生了。镜片成为一种媒介物,开始记录人类的历史与生活。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是我们喜欢自拍的天性,在镜头前,我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表达我们独特的个性。
但是在15世纪之前,人们把他们看到的实物都画进画里,唯独没有画他们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画家们开始自画像呢?是镜子。
玻璃制造商用锡和汞的化合物涂在玻璃的背面,产生了一个光亮闪耀的高度反光面。这个在今天生活中随处可见又必不可少的物件,在被制造出来后,让人类第一次清晰得看到自己,相较于在水池或者抛光金属上看到的自己,是那么的真实毫无保留。可以说一面光亮闪耀的镜子,开启了社会重新定位的序幕,人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自我反省。
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顶上,矗立着13座天文台,其中有两台凯克望远镜,它们用36块镜子,捕捉来自遥远宇宙发射而来的光,经过仪器的图像处理,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人类的视界,再一次被延伸了,从微观世界里的细胞和微生物,到宏观世界里的无边宇宙。
在地球上生命形式的自然代谢中,碳、氧和氢元素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可是在现代生活中,硅才是最重要的需求。我们触手可及的物品中,有多少是用硅元素制成的。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碳转变物质来代替玻璃,但也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玻璃的故事,是物质的历史,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