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两口子带着孙子到动物园玩了一整天,傍晚把孙子送回了他粑粑麻麻小李夫妇身边。
老两口开车离开才3分钟,眼尖的小李发现了三岁半的儿子大腿上有鸡蛋大的烫伤痕。从来都是救火般急性子的小李,马上拍了伤痕的特写发微信给老李夫妇。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小李跟人交流最钟爱连问三次!不是因为他觉得重要,而是因为他猴急猴急,半秒之内对方没有答复,他就会夺命连环般再次射击。通常还会连带扫射旁人。
老李英勇地被小李的机关枪扫中,他宝刀未老毫不示弱地架起大炮狂轰。父子间这种亦爱亦恨的战争,就像“大姨妈”周期一样,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偶尔也会没缘由地紊乱。
“!!!”
老李先发射了一颗重型“烟雾弹”,连用三次感叹号的战术跟小李连问三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基因遗传才是真正打不败的力量。
“今天两个老家伙累了一天,中午孩子玩水壶烫伤了一点,你这样兴师问罪,有用吗?!”老李愤怒反攻。
小李接着跟进:“娃烫伤了,也不说,也不及时处理,还不让我问,你这是强权政策!”
“没有我你能在这座城市过这么好吗?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学会感恩了吗?!”老李恨铁不成钢。
“我发照片问清楚好用药有啥错?有娃这三年多,我再也没有精力执行您的指示了。”小李眼皮开始打架,夜深了。
老李心头还不解恨,越战越勇,“去年中秋,你胡乱发脾气!活到现在你也没啥傲人的资本!”
小李反唇相讥:“你总是把自己当皇帝,错了也说不得!你的面子你的感受比孙子的伤痛更重要!”
臭小子,居然敢损老爹!老李开始咆哮“所有人都比你做得好!你以后会遭恶报!”
……
估计爱因斯坦在世也搞不懂他们之间的问答,前后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风牛马不相及!为了占上风,翻旧账上纲上线加大对方罪责,各种地雷战、游击战、麻雀战……
这一幕在你的生活里是不是也出现过?父母和成年子女只要近距离相处一段时间,有些针锋相对就会来得毫无征兆并且莫名其妙。
每次小长假,成千上万在外漂泊的子女们千里迢迢地赶回家里和父母相聚,此时,最亲的冤家们啊,要如何才能好好相爱?
那些父母子女相处融洽的家庭惊人的相似:
一、相互理解
理解能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父母也好,子女也罢,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对方理解,如果相处中缺失了理解,会把对方推得越来越远,渐渐的心理距离就大于血缘亲情。
中国的父母,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还大,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自己,觉得这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严,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很容易会无理地否定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否定之后,通常还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比如老李,他认为自己为儿子小李付出了很多,没有他小李就没有现在体面的生活,所以哪怕自己天大的过错,儿子都该闭嘴,更不能在老伴面前或者外人面前口不择言,这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反过来。
中国的成年孩子,估计是世界上最无法心平气和地跟父母沟通的群体,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父母观念落后,言语啰嗦,他们不是不爱父母,而是爱得让父母感受不到。
比如小李急发照片问老李夫妇,仅仅是想知道孩子怎么被烫伤的好用药,而老李却演绎为小李不信任他和老伴,怪罪他们俩,老李自己觉得被触到了最易痛的神经,瞬间化身为疯狂蛰人的马蜂,只顾着全力进攻,连孙子伤势也忘了问了,这时小李能感受到的只有老李的薄情寡义和无理取闹了。
李家父子都试图通过强烈指责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永远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他们看来,对方都是人神共愤的希特勒,而自己则是被冤枉且充满正义的窦娥。
如果他们都能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理解对方当时的心情和处境:小李用老李能接受的方式适时地问;老李也理解小李只是想问清楚了好用药。那就绝不可能吵到半夜三更了。
既然你想着父慈子孝,想着天伦之乐,想着事态不要恶化,那你怎么就没想过要理解对方呢?
相互理解,书上描写的那些温馨的亲情,才会真正到你身边来。
二、彼此尊重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任何关系里,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才能收获别人真情实意地尊重。
父母子女相处,彼此尊重,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在尊重父母这点上高度认同,从古至今,书本上,舆论中,都在毁人不倦地告诉炎黄子孙:父母恩情大于天,要孝顺父母,要尊重父母。中国的子女们心里都有尊重父母的意识,至于做得有多好,除了看个人的修养,还得看和父母的相处。
如果谁说父母也要尊重子女的话,在有些人那里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会受到道德大棒的重殴!这种人为人父母往往化身为债主,一分一厘都要跟子女算清楚,不然就感觉白养了,跟他们说尊重子女就像对牛弹琴,搞不好他们会暴跳如雷地唾你一脸:没有我就没有那小子,尊重他岂不是道德沦丧?!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生命体,人的本能都是: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父母和子女都摆脱不了这种最原始的本能。长期不把孩子的尊严当回事,那样的父母得到的也只能是子女下意识的不尊重,倒不是故意气父母,只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本能。对子女而言,反之亦然。
来看看老李和小李:都想得到对方的尊重,却都没有尊重对方。如果他们都尊重彼此的感受,不去触动对方的痛点,那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就算是血缘关系,如果只会关心自己,偏执于自己的看法,不尊重别人观点,为了自己的感受,总是像恐怖分子拉登之流去打击与反对他人,迟早被亲情抛弃,成为孤家寡人。
很多人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尊重家人这根弦,认为一家人没必要穷讲究,亲密的关系一旦失去了分寸感,五好家庭也会逐渐滑落为操蛋囚笼。
家真的可以像天堂一样快乐,只要你愿意从彼此尊重开始。
三、好好说话,远离语言暴力。
语言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通行证,语言对任何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心理学家库利说:“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特征、价值感受,甚至许多的心理伤害,大部分时候是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谁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以高山仰止的眼光去审视别人,那谁都会有一身的毛病,看着这不好那也不好,忍不住念经似的数落甚至恶狼一样咆哮,说话难听自带枪棒,还自我感觉良好意识不到这就是语言暴力。长期生活在这种暴力中,会形成“攻击型人格”,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负面阴暗,时刻像只好斗的公鸡,随时对任何人开战,害人又害己。
这半夜三更的,老李小李如此激情“枪战”,火力越来越猛,战争愈加白热化,这阵势比起资本主义国家两党竞选时相互攻击的恶毒语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听他们说话,要出人命的啊!
他们都拿说话当武器,将对方刺得遍体鳞伤,出口伤人,最终自己也不好过。如果他们能好好说话,就不会有如此恶劣后果。
说话不像文字,不合适了可以删除重改,说出的话就像泼出的水,永远收不回来了。很多人正是因为不好好说话,把交谈弄成了吵架,固执地认为是对方接受不了他的观点,其实对方是接受不了他当时说话的方式。
不好好说话其实就是赤裸裸的自私,考虑问题只从有利于自己都角度出发,完全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就像是拿着大棒要抡别人,别人抵挡这一棒,抡大棒的人就说你这人太混球了,你不知道尊重人啊……
从一个人怎么说话可以看出他的心智模式,好好说话,有理,有据,不轻易甩出带不满情绪的言论,这是考虑别人感受,不自私自利的体现,能不能好好说话,归根到底还是个人素质和做人教养问题。
蔡康永说:“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是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
如果把彼此放心上,请好好说话,远离语言暴力。
节日小长假,又是亲人相聚的好日子,很多人都认为父母子女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最亲的人,“血浓于水”,彼此相处无需顾忌太多,殊不知,亲情就在吵吵闹闹中慢慢消磨,不信你把自己手割破,让浓浓的鲜血滴进滚滚长江水中,此时,除了奔流不息的江水,再也见不到一丝的血迹。
世间最亲的冤家们,一定要记得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好好说话,唯有这样,才能好好相爱,永远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