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触键盘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好几年没有写过长文了。我很清楚写这篇文章会把我推到一个大多数人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境地里,但同样也会有少部分人因此而改变引起重视。我一直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可以改变很多事与物,只是我不太有信心自己能带去多少的能量,能触动多少人。
我是消极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不会变得更好,同时它也不会变得更坏了。我也没有多高尚,我也有私欲和俗想,所以不要觉得我写这些字的时候是朵白莲花。
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答案,可是我们往往在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时间里是没有答案的。
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是,要不怎么说最重呢?
我的最重是:
1.找到那个爱我并且愿意陪我度过漫长岁月的人。
2.保护好我爱的和爱我人:父母,爱人,孩子,朋友。
3.命比钱重要,尽我毕生所能遵循第二条。
然而,这个世界是好坏并存的,这里不谈论法律层面的问题,就谈谈生命最基本的形态:生老病死。
有平安健康也有意外疾病。你不能否认更不能抱有侥幸,这个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生命本身,不论贫富不分贵贱,没有人是白子画可以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然而它也是不公平的,因为钱。
风险本身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风险是有遗留伤害的,比如一场变故过后带给整个家庭除了精神上的打击还有经济上的长久毁灭!
有多少人因为一场意外一次疾病连带影响自己的家庭崩塌:砸锅卖铁筹集医疗费用,小孩无法继续接受应有的教育,留下繁重的债务给你的另一半,你躺在病床上拼了命的想活下去,同样的病榻之下你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和你相伴多年的爱人,他们也拼了命的想让你活下去,却进入了变卖资产求人借钱的窘境!多的例子我不想说,社会新闻天天都在播此类人间悲剧。
我常说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你自己身上那就是悲剧的事故。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情让我重新划分了我所讨厌的人:
1.自私自利,只想自己当前的利益,没有基本的责任心和爱心.
2.自己自私自利还要带着别人一起的那种人。
3.在自己没有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时盲目给他人建议,爱说“我觉得”的人。
蔡康永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词就是“觉得”,因为“觉得”就是没有任何证据立论的想当然,比如你觉得人寿保险死了才赔没意思你不想买,可以,但是你有认真考虑过跟你相濡以沫的家人吗?又比如你觉得保险是骗人的所以你劝了一个身边正打算买保险的朋友,叫他千万不要买。
好,这时,我就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很不幸这个朋友听你的建议没有购买保险,未来发生意外或者疾病,需要大额的费用,你是否能代替保险公司给他几十万?给他家人几十万?如果你不能,请你闭上你那武断操控他人人生的嘴!
“言出需有徳,言出必有责!”
你问问自己真的对保险了解吗?还是说你就是知道所有买过保险的人都没有得到过应有的理赔?更甚者你就纯粹只是听别人说的,人云亦云而已?
也许你是无心的,当时只是随口而出,你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当真了,但是你的无心会带给一个人连带他的整个家庭毁灭性的打击!不管你是有意或无心,你都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这三种人中我最最讨厌或者说是憎恨的就是第三种人,所以,我希望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不要成为这样一个武断的人,因为我会远离这样的人,并且我相信你自己也会远离这样的人。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你干嘛这么偏向保险什么之类的,因为我是一名职业代理人。所以一开始我也说了我是有私欲的,我并不否认自己写这些话有利己的意图,毕竟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饭碗,因为我向来对得起我的客户,用专业回馈他们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我更清楚不可能一篇文章就给我带来多大的业绩和好处,这不现实,所以我还是在探讨一个现状,中国保险意识普遍低下的现状,这是可悲的。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真正的可悲。
最近有一个“xx筹”的App,频繁流传在朋友圈里,全国各个地方的重疾贫苦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app向社会大众发布筹集善款的行为,大多数人的标题都是“我想活下去救救我”之类的,我一开始“觉得”这个软件很好,可以很快速的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注意这里我用了“觉得”),我也曾在别人的转发的直接链接里捐助过,同样我也转发到我自己的朋友圈,可是并没有直接转链接,而是截图转的,并告诉看我朋友圈的人,有个这样的app,上面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们可以直接去这上面看看并且选择你愿意帮助的人给予捐助。
刚刚我用了“觉得”,就因为“觉得”,我才没有直接转链接,原因如下:
1.网络上发布的个人募捐信息,其实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不管是不是公众人物,未经非政府监管和授权的机构以个人名义进行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建议大家在类似的网络平台进行捐赠之前,自行筛选信息,一定要了解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谨防上当受骗。
2.我也无从判断这个平台的真实性?比如我有疑问:这个平台如何判断重病贫困家庭的真实性?如何把控募集资金的使用?
3.你想表达你的善意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同时也要提醒大家不要让你的盲目善良助长那些虚假筹款的人。
4.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会不会因为有了这样过于快速过于容易号召善良的平台,从此让一部分人,特别是较为年轻的一代,会更想不劳而获,更加不上进不努力,因为但凡要是我遇上点什么事了也不怕,反正没钱就跟大众卖个惨领善款?
5.很多东西之所以珍贵一是因为它难得,二是因为它稀缺。比如人性的善,这不是一个必须的规定,每个人都有权利不向任何人展示你的善意,所以一旦它出现了,它就是难得的,也是稀缺的。为什么世界会有正义与邪恶?会分好人与坏人?因为对比!如果人的善良被过分普遍化了,它还是难得的稀缺的吗?不会,因为物极必反,就像这类平台,大众投入了多过自身一倍或者多倍的善,一旦大众发现自己被欺骗了,会是怎样的局面?恶,就同时迸发。道德的天秤就会倾倒。
可悲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你宁愿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到处去求人捐助,甚至愿意让爱你的和你爱的家人处于如此危险窘迫的境地,也不愿意在自己年轻健康有能力的时候为自己为家人投一份力所能及的保障?
对不起,我真心怜悯不了这样的人。
最后说个最近才知道的噩耗,一个朋友的亲人去年因为癌症花了几十万,惋惜的是人还是走了。他说就差买房子了。他还说前半辈子给房地产打工,后半辈子给医院打工。我说了节哀顺变,可我知道这句话什么都不是,我唯一能帮他的就是告诉他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你有可能供得起房子,但是你却供不起医院。
钱不是万能的,可笑的是它常常占据着万能的位置,当人生出现两个偶然两个必然时(偶然:意外和疾病,必然:变老和死亡)能拿出300元的是同事,500元的朋友,1000元以上的是兄亲亲戚,10000元以上的是父母,拿出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就是你自己当初明智的决定,依法承接你对自己的人生提前做好风险保障规划的保险公司。
你的人生,最后到底要谁来为你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