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挂,风微凉,街上闲人三两许。墙上猫儿跑,街上鼠儿行。夜,本宁静。然而夜空却又是那么的喧嚣,一个又一个的想法在夜的上空随风飘散。
人们总说“白天归于生活,晚上属于灵魂”.活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我们,物质条件对比起父辈他们那一代而言,丰富充足的不是一点两点。可是在物质条件充足的今天,貌似人们过得也不是那么的自在快乐呢?甚至于大家反而觉得很压抑……
相对起父辈口中回不去且模糊的快乐时光,我更想说我们小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物质条件也不好,但是每天却是那么的快乐。
很多人在儿时都会有一个想快点长大的念头,懂事的人希望长大是因为他知道家庭需要他,需要他扛起“家”的重担。而更多的人希望长大,则是因为心中所向往着的“自由”。既然都说是“向往”的了,那肯定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可是真到了这一天你真的得到了当初你所“向往”的东西吗?
到了今天已经有一部分人打破了世俗的限制,尽管平时的生活条件有点不尽人意,但是他们的灵魂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自由的。“世俗”短短两字却不知困死了多少人,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有勇气直视它?明知其不对可还偏偏没有勇气去站在“世俗”的对立面,茫茫人海中时不时冒出一个敢于面对敢于斗争的人来,最后还是瞬间就被“它”的附庸者践踏的尸骨无存。仿佛这一场场的悲剧都是在告诫那些反对者“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唯一。顺者苟活,逆者必死”。它是雷区他是禁地,触其者轻则遍体鳞伤,重者死无葬身之地且还要背上千古罪名。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没有战火的煎熬,没有饥饿的忧虑。衣可蔽体,食可积仓。并且还处处追求着高品质高质量,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们凭什么要有烦恼和忧愁?是矫情吗?应该不是吧!是攀比吗?可能有一部分吧!是怀才不遇不得志?应该也有吧!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向往的东西,明明很简单很容易,可是自己穷其一生也难达到呢?不论自己如何努力的去争取如何拼命的的去追逐,到头来始终触不可及。自己已然是付出所有了,依旧看不到希望。突然有一天,可能是触景生情也可能是茅塞顿开,一下子就不想去为之而付出了,也就是想通了。然后就开始顺其自然随波逐流的活着了,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你在“摆烂”。尤其是年轻人,但凡你不想着怎么去挣钱改善生活。那么你必然是别人眼里无所事事,好吃懒做的例子。口口相传,尤其是在承载着你内心深处美好的港湾,必然会变成你无穷压力的最大源头。试问在这个数十亿人口的大家庭里,有多少父辈会想着去理解“年轻人”.特别是基层的人群,生活在精神贫瘠的大环境中。尽管物质已然不再是,活着的最大阻碍,但是它依旧是人们最大的追求。
不禁想起,少年时中学课本上所学的“百家争鸣”。生活在当下的我,甚至都不敢去想当时的大环境风气到底活跃到什么地步……
那时候所学还有一个知识点,尽管过去十余年之久但在脑海里依然很深刻。当时听老师一节又一节课的讲解之后,对于自身认知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当中有一个点在当时就是禁区般的存在,时至今日却成了时代的主流。而且它也是当代很多人喜欢“夜”的最大源头所在。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自觉间自己踏入到了时代主人的行列,想起老一代的人曾经告诫过自己的话,不禁开始怀疑他们。他们常说不论在哪做事都要做到:多吃苦,多干活,踏踏实实的生活,吃亏是福之类的话。他们总想着多吃苦就能多挣点,而且只要自己能坚持下去自己总有一天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事实又是怎样呢?越是拼命吃苦的人,只会吃越来越多的苦得到的永远是最少的。越是投机取巧的人,越是得到的越多。自己踏入大环境后所接触到的所看到的跟他们所告诫的,貌似完全不一样。而且跟自己曾经所受的教育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是该怀疑我自己还是别的什么呢?
夜,本是宁静的。可是近年来,却出现了很多“网抑云”,网抑云的出现让原本宁静的夜变得也无比的喧闹,可能白天的工作已然是让你麻木,可到了晚上人们又变的多愁善感了起来。白天带着面具面对生活,晚上下班后回到自己那一席之地后摘下面具做回了自己。躺在床上不禁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思想之旅。一间又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一张有一张小小的床榻上,一个又一个思绪万千的人,数之不尽,挥之不去,无穷无尽的思想念力汇聚到的夜的天空,支撑起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念力球”向着自由的方向一直飘荡而去,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就当它就快要突破出那层界壁时,一只遮天蔽日的黑手突然出现了。在黑手面前早先庞大的球体就好像一个小小的肥皂泡一样,黑手只是轻轻的伸出一个指尖少一触碰就好像在玩耍一般,就把无数人汇聚起来的念力给触碰的支离破碎化成无数的碎片随风飘散……
夜已深,人们都已陆陆续续的睡去。伴随着闹钟的响动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反反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