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文化学习心得

有志向+靠自己+心沉静+学以用=成功的人生

概念: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然而客观规律的变化也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由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历史的变迁而改变。客观规律的变化,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其精髓讲的是创新!

弱势文化: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其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两者组成同一个社会系统:然而于一个社会而言,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这是必然的。竞争与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无强,社会的进步何在?所以强势文化是引领一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而强势文化的代表应该是具有强势文化的特性,才能正确引导其所在社会环境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产生的强势文化的代表,例如领导人,官吏,教师,企业家商人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思想是弱势文化的特性,那么由其所引导的国家民族的兴衰,地方的社会和谐,人才的基本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必定也是处在弱势的!

《天道》主要表达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这两种文化属性的不同。这里的文化不是指学历、证书、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东西,而是人的知识、认知能力、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化属性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抽象的东西,却又蕴藏着非常神奇的决定性的力量。

一、弱势文化

  什么是弱势文化?自我麻木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其特点为:服从、依赖、麻木。

  弱势文化的形成需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失望阶段、对抗阶段、妥协阶段、麻木阶段

1、失望阶段

  失望阶段是在经历初次失败以后,无视于规律,再次进取不成,最终失望,这个阶段提供了弱势文化孕育的土壤

  失败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人尤为正常,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规律这种东西。因此这个阶段还看不出来个体最终是走向弱势文化还是走向强势文化,一切都只是尽情的体验而已。这个阶段几乎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

2、对抗阶段

  对抗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失望以后,对抗于规律,多次对抗不成,最终绝望,这个阶段推动了弱势文化的最终形成

  这个阶段的对抗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失败得多了就会有些懊恼,这一懊恼就极有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在潜意识中会想着去对抗规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宁愿把这种行为叫做“上进心”,因为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此时的对抗不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这也是大多数人会经历的阶段。

  当然会有一部分人,我们姑且叫他“聪明人”吧,这部分人会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这部分人里面又分为两拨,一拨跳入了妥协阶段,另一拨跳入了觉醒阶段。后者我们可以理解为比较有先知先觉的人。

  我特别想要强调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会长期停留或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人,尤其是后者可以说是特别不幸福的人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的“人定胜天”的曲解,总有不少的人以为自己可以战胜大自然,可以征服高山、海浪、地震,可以控制别人、控制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等等等等,无限的高估自己的能力,无限的看高自己的价值,这便是“妄”了。“虚妄之心”一起,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失去本真,便少了诚、少了信,“灵性”也渐渐消磨,最后如同机器一般,只有机械似的逻辑应变,而无灵性般的生生不息。

(你高估了我,你也低估了我,说你高估,是因为我还没清高到不知道自己是谁;说你低估,是因为我还没天真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人定胜天”之本义是说人能认知自然的规律,最终能学会如何顺应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来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反对宿命论)

  今天的我们其实最缺的就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何谓敬畏?敬是对自然造化的认知,进而内心升起尊敬之情,因为这般造化上达宇宙,下至一个星球、一个社会、甚至是一个人的命运,怎能不令人尊敬?畏是当认知了自然的造化之道,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知万灵之生死无非一瞬间,知“沧海桑田”、知“海枯石烂”,怎能不令人畏惧?

  故而,有了敬畏之心,自然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自然能在这个阶段少些时间停留,因为停留在这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决定着一个人所受痛苦的多少。至于为什么要停留那么久,大概是因为当事人觉得自己能够控制一个人、控制一个团体、或征服一座高山、征服一个社会吧

3、妥协阶段

  妥协阶段是在经历多次绝望以后,妥协于强者,多次妥协成性,最终服从,这个阶段滋养了弱势文化的生存生长

  人世间,最容易做到的事情莫过于“妥协”二字,因为这不需要任何的付出、也无需承受心灵的恐惧,只需低下头来便好,所以这是最为“省事”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省事”却不“省心”,因为这得需要你忍受着心灵的不愉快,承受着无边无尽的痛苦。

  妥协本质上讲是“低估了自己的智慧”,以为自己没有能力认知和运用规律。但实际上,人之为人,俱有灵性,只要有灵性,则不缺乏智慧及增长智慧的能力。这个社会在无形中教导了我们“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强者可改天换地,弱者则贱如蝼蚁”,因此强者可“为所欲为”,弱者则“苟延残喘”。我无意挑起“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样于两者都没什么益处,但这种“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抗与成见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地方:是谁界定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定义?是谁发扬了“强者”与“弱者”之间必须要对抗的文化?又是谁揭示了“强者”与“弱者”之间不能互为转化、互为提携、互为融合?仔细想想,好像是我们自己。因为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被贴上了“卑贱”或“高贵”的标签。很多时候,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同要比社会给他的定义更为残酷、更为悲哀,我们老是喜欢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却忘了贴标签的人,忘了我们也有撕标签的能力,忘了那些标签背后的那个“我”。

  这个阶段与强势文化的“觉醒”阶段看起来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妥协本质上是“放弃自己的信仰,接受强者的信仰”,而觉醒本质上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增加新的信仰”。放弃信仰是为逃避内心的良知,接受强者是为了利用强者的力量继续对抗;坚守信仰是为坚守自己的良知,增加信仰是为了根据天道改善自己的信仰。因为不是所有的信仰都是好的,便有了改善一说。良知:指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

  所以这个阶段本质上还是一种变相的对抗,找一个强者,讨好他,利用他的力量为己所用。到达这个阶段,弱势文化基本上就形成了,因为只要妥协了就意味着“低估了自己的智慧”“放弃了自己的信仰”“逃避了内心的良知” ,给自己贴上了“弱者”的标签。当这样的人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开始相互传递“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观念,慢慢的便形成了一种文化,我们姑且将这种文化称为“弱势文化”

4、麻木阶段

  麻木阶段是在经历多次服从以后,依赖于强者,多次依赖成性,最终麻木,这个阶段将弱势文化推向了新的顶峰

  一旦经历过妥协阶段,到达这个阶段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情,因为妥协得久了,便麻木了。当然,也有人从妥协阶段飞跃到觉醒阶段,这部分人是幸运的。

  麻木是什么意思呢?麻木是“对已知逻辑之外的事物反应不灵敏,对已知逻辑之内的事物反应灵敏”,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机械式的反应”,就是一切的反应都是有规律的、都是被提前设定好的,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他的反应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真是“十年如一日”。这样的生活很单调,单调到没有任何的乐趣,单调到为了生存而生活,而忽视了生存之外的意义。(单调到为了金钱而工作,而忽略了人生原本的意义。)

  “机械式的反应”有一个最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当他碰到一个在逻辑习惯之外的事物时,即便这事物关系到自己的良知,关系到自己的荣辱,他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甚至在心理上都不会有任何的起伏。例如:有人看到老人在马路中摔倒,他第一意识是会想到如果我去扶他,万一他讹我怎么办。这个时候,逻辑机械式的利益权衡反应会战胜内心的良知。可是,你能说这个人没有良知吗?你能仅根据这个人就判定他是个坏人吗?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是十恶的人,只是人一旦麻木了良知就会被埋葬起来,显现出来的只有利益的计较,只有内心的偏私,只有日渐的贪、痴、妄。

  在如今盛产麻木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良知,找回自己的灵性,根本之法就在于“戒贪弱念,消痴疗心,去妄存慧”,走出认知障,脱离执守碍,进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实的了然万事万物的本真,如实的观照自己的内心,概言之为“返璞归真”。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灵性,生活该有多么的无聊无趣啊,总不能让一个机器去观月赏花、看雪听雨,还要傻傻的问它“你觉得美吗?”,然后它很“聪明”的回了句“你说美就美”。

  这个阶段要飞跃到觉醒阶段是有可能的,但要比上一个阶段难得多,这取决于个人的决心,也取决于对的机缘。

  麻木可是说是弱势文化发展的顶峰,就是说已经发展到极致了。如果再发展下去,可能就是沧海桑田了,这一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意识到。


二、强势文化

  什么是强势文化?自我觉醒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其特点为:觉醒、顺应、应用。

  强势文化的形成需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失望阶段、对抗阶段、觉醒阶段、应用阶段

1、失望阶段

  失望阶段是在经历初次失败以后,无视于规律,再次进取不成,最终失望,这个阶段提供了强势文化孕育的土壤

  和弱势文化一样,强势文化也需经历这个阶段,并且在这个阶段看不出与弱势文化有任何的区别。由此可见,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比谁条件更优的情况。

  有人反驳说: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比别人有钱,这些人岂不是拥有更好的条件来向强势文化方向发展?恩,这个问题提得好,并且也是很多人的困惑,金钱与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基本成正比关系,并且也只是大概率的可能,不排除有变数的情况。但是金钱与文化却构不成正比的关系,有关联,但是关联性不大,更与强势文化的形成关系更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如果你认真的读完此文,便会明白为什么关联性不大了。这里的文化不是指诸如学历、证书、文化水平之类的东西,如果非要这样理解下面的文章便没有必要再看了。

2、对抗阶段

  对抗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失望以后,对抗于规律,多次对抗不成,最终反省,这个阶段推动了强势文化的最终形成。

  这一阶段与弱势文化的对抗阶段也是一样的,同样看不出来个体在这一阶段到底是属于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但是一般性而言,强势文化在这个阶段的对抗性反而更强一些,也就是说那些属于强势文化的人在这个阶段更具有反抗性,这源于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见一些特别叛逆的孩子往往长大以后反而比较有成就。但这并非属于普遍性的情况,不要被误导。换句话讲,这些品质在弱势文化的这个阶段里也是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时,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会经历这个阶段就直接跳到下一个阶段的,这部分人可能有条件的使然、也可能有悟性的使然,不一而足。

  但在这一阶段与弱势文化有一点不同的是,强势文化在对抗阶段的中后期会有一个不断反思、反省的过程,会总结自己为什么总是失败,会改进对抗的方式,这种改进的过程便有可能会促使自己向觉醒阶段发展,为什么这样讲?很显然的即便是改进了对抗的方式,仍是不可能打破规律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连规律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打破?但是他在不断改进、不断对抗的过程中会磨砺自己的心性,磨平自己的棱角,会建立起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基础,因为这种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基础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建立的,所以稳定性更好,更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这些都为自己向觉醒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但请注意此时也仅仅是可能,如果最终无法过渡到觉醒阶段则极大可能会向弱势文化方向退化。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有时候进退就在毫厘之间,但就是这毫厘之差便高下立判。

  一般情况下,我建议不要在这个阶段停留太长的时间,因为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让人耳聋目盲,无法本真的看待事物,迷失在困顿与痛苦中,最后产生的只能是愤怒,愤怒越强,退化到弱势文化的可能性则越大。

3、觉醒阶段

  觉醒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反省以后,觉察于规律,多次觉察体悟,最终觉醒,这个阶段滋养了强势文化的生存生长

  上一阶段的对抗对这一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往往对抗越是强烈觉醒的程度也就越高。这是因为在对抗阶段,人的心态、性格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和气,这都是为人处事必要的一些条件。有很多事为什么做不成,而别人却做成了?基于相似的条件之下,旨在有些人一直在变通,而有些人只会穷极,还美其名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如果一定要说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有什么最明显的区别,我觉得应该是在于“学习”这两个字,前者专注于“学”变通于“习”,概括之: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后者专注于“苦”穷极于“靠”,概括之:上天为什么对我不公。当然,学习的方向也应与天道规律相近,否则也会退化到弱势文化。

  这一阶段也有反省,只不过反省的程度更强,且此时的反省已经脱离了对抗,进入了“静思”,说是“静思”其实就是个体意识到自身是无法与规律抗衡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也无论对抗的时间有多长,人性就是人性,规律就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对抗没有任何的意义,只能退下来,进入“静”,而有了这个“静”才能更好的“思”。

所以,觉醒是有两方面的意义的:

一是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以往的行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自己的性格、能力所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就是反省自身

二是认识规律: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总结和发现来自人性的、社会的、自然的规律,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规律的总结因为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印象最为深刻,很有可能就奠定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经历越丰富,觉醒的程度则越高,对强势文化的掌握也就越好,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觉醒的基础之上的,也有经历丰富却发展为弱势文化的人,那是因此缺乏了觉醒的过程或觉醒的程度还不够。

  以上内容是属于“觉”的,分为自觉和觉他。那什么是“醒”呢?“醒”就是根据自己的“觉”去改善自我、提升自我,也分为两部分:

一是自醒:就是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发挥自己性格上的优势,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改造自己,是为“有德”(改善缺陷、发挥优势、培养能力、改造自己:是为“有德”)

二是醒他:就是更进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人性的、社会的、自然的规律,这里的学习可以是从书本中、从能人中、从社会中去学习,去觉察这些规律,并深刻的体悟,这种学习体悟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这些规律容纳成自身内在的一部分(去容纳),成为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为“有道”

(觉察规律、学习规律、体悟规律、容纳规律:有道)

知道,悟道,行道,守道。

  所以这个觉醒的阶段最终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道”为自然、社会、人性的规律,“德”为顺应、运用这些规律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意义非常之重大,最终的成果也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格局、命运。每个人在这个阶段觉醒的内容、程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才使得不同的人对强势文化的运用有所不同,其成就也会不同。这与每个人不同的境遇和性格有关。

  那是不是经历了这个阶段就一定会过渡到下一阶段呢?不一定的,这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觉醒了不一定就能应用。这里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觉醒的程度或者方向还不够,尚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失败的原因;另一种是觉醒了却无法承受,什么意思呢?例如当有些人知道了“人性本恶”的人性特征以后,颠覆了之前他对“人性本善”的认知,他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事实,对规律的应用便无从谈起。

  觉醒阶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晋级,有走火入魔的,有偏激执泥的,有自视甚高的、有自甘堕落的,有心灵脆弱的。。。等等等等,难以概全,所以有一段丰富但不极端的经历,有一个正常但不偏激的性格,对于觉醒阶段的晋级就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可以达到有效的避险。当然,这些条件并不绝对。

  那么,什么时候标志着自己可以过渡到应用的阶段呢?那就是自己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这里没有一个标准去量化什么情况下算是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有,那这个标准只会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4、应用阶段

  应用阶段是在经历多次觉醒以后,顺应于规律,多次顺应学习,最终运用,这个阶段将强势文化推向了新的顶峰。

  能走到这个阶段的人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难得的。世间之人,“知道易,行道难”,要做到“知言而易行”、“言行如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突破自己的知见障,需要突破自己的执守碍,还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同的人其道德、智慧的层次不同所能应用的程度也不同。

  我们前面所经历的所有的阶段,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这一阶段的应用。应用不同于对抗、妥协,也不同于觉醒,但依赖于觉醒阶段的历练,应用是在掌握了规律以后利用规律达成自己的目标。重在“应”和“用”,“应”是分析现状制定相应的策略,并且策略应随着规律的变动而调整;“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最初的目标。最难的是“策略”、“调整”、“资源”、“可利用”,有策略就有高低,有调整就有适与不适、宜与不宜,资源有多少、优劣,利用有能利用和不能利用、有该利用与不该利用,这些条件的把握稍有不当则前功尽弃。

    确定目标,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按照客观规律用逆推思维主动思考,制定方案,流程设计,时间节点,责任到人,落实到事,执行到细节,归纳总结。

    调查研究什么?事情的全部历史全部现状,事情的真相、本质、规律、大道,他人的经验、智慧、教训,事情的客观环境与条件,自己的天性与特点,事情的目的、意义、价值等等,都要清清楚楚,算无遗策。

  应用之道自古被视为高深、神秘的学说,其实没有必要,小到一个家庭的维系,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无不是对规律的应用,故而每个人成就有高低,能找到自己的应用之道,快乐的生活,就是最大的“道”了。但如今快乐反倒成了奢侈品,这多与“无道”相关,即违背了基本规律的生存方式。

      人类痛苦的根源是:一、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欲望大于现实;二、采用了违背基本规律的生存与生活方式。

  应用之道涉及到对规律的预测,对规律的应变,甚至是对规律的引导。但这些预测啊、应变啊、引导啊,这些方式方法又是通过了解规律本身学习到的。例如我们根据 24 节气的规律就可以知道,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把根基打牢,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而不能过于追求出人头地、少年得志,不宜太贪图享受、太注重交际关系。这就像一棵树如果在春天发芽过早,受寒气的侵略则会影响树的发育;太过于贪图阳光,则会导致树的根系不发达,不利于夏天的成长。

  这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一开始可能对有些规律的认知出现误差,在应用的过程中误差必然会有所反馈,可能还会出现失败,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应用策略,通过调整,对规律的应用也就变得越来越完善。

在应用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思想、理论、方案、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甚至是全部的调整,才有可能成功。

  可是即便是到了这个阶段,就一定会走向强势文化了么?同样是未必然。这得看对规律的运用如何。也有人因为无法应用规律而走向了一个极端,这个极端似魔、似邪,是弱势文化里的强者,但却不属于强势文化。

    强者虽然看到了规律和全局,但仍然沉迷于对人性的算计,对利益的争夺,对权力的谋略,过分地追名逐利而无法成功。

  以上,我们通过这四个阶段彻底了解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异同,及产生的根源,对个体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弱势文化专注于人性、专注于利益,专注于人性与利益之间的关系,本质是站在自我(人心或人性)的角度理解世界,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强势文化专注于自然、专注于社会、也专注于人性,专注于自然、社会、人性之间的关系,本质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理解世界,即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点差异就已然是天壤之别了。

  专注于人性和利益势必就会忽略自然、社会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势必就会夸大利益对人的作用,忽视人性的善,强化人性的贪、痴、妄,形成普遍性的偏私。由于这种偏私与社会、自然不相和谐,更与人性中的善相冲突,或早或晚,必然会产生崩塌,重建新的平衡。这种崩塌有时还表现为群体性的、区域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灾难。

  我们对人性的了解和运用不可谓不擅长,以至于现在市面上的任何一本书,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故事,有大概率的都与利益和控制有关,这背后时刻在传达着“优胜劣汰”的法则,使得人与人之间大概只有利益是永恒的。而趋利的结果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糟糕。

  弱势文化的强盛使得我们可以违背内心的良知,却不会受到任何的谴责和承担任何的后果,这更推动了弱势文化的盛行,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强者的产生,因为弱势文化急需要一个有力的强者来替他们在社会中争取利益,避开风险,而强者们也需要有一个群体能够支持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而达成自己的目的,于是强者文化应运而生,强者文化信奉的是“优胜劣汰”,标榜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强者文化不属于强势文化,它仍是弱势文化,是弱势文化里的强者,强者文化的盛行标志着弱势文化走向了顶峰。

  弱势文化本质上是我们低估了自身的智慧和能力,高估了强者的力量和影响力,以为强者便代表了社会的意旨和力量,甚至代表了自然的规律和力量。我们细心的观察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强者,身上随时都带着光环效应,不管走到哪里都受人瞩目,令人仰望,但其实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吗?是泽被苍生,惠普天下?还是德高望重,启人智慧?我无意挑起争端,一没精力,二没兴趣,只希望大家能够中正的看待一些事情,或许这个世界能更和美一些。


人性中有善也有恶,甚至可以是同时出现的,而每个人最终的善或恶除了与自身的经历相关,更与这个社会的环境、与法律制度有关。既然如此,那善与恶不都是可以的吗?为何一定要惩恶扬善?为何不是惩善扬恶?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我们不是动物,我们有着自己的文化礼仪,有着自己的艺术审美,有着自己的精神信仰,我们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我们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文明的价值是对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一种纠偏,即对立又统一)

  是像动物一样难看的吃相?还是像人一样优雅的烹饪?难道我们真希望看到有一天与猪同桌讨论着美食?难道我们要退化到有一天在狼嘴里抢肉?

我们一定是不愿意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

  所以强势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规避人性中的恶,唤起人的良知,修正人的行为,培养人的道德,与自然和谐,与人和美,使人不至于沦落到要和猪讨论哲学,要在狼口中争食,人就该有人的自尊、人的优雅、人的快乐。

  强势文化揭示了自然、社会、人性及其三者之间的深刻关系。了解易经的朋友应该知道,易经中有三才,分别为天、人、地,注意了,人是位于天和地之间的,天道管着地球、月球、太阳、宇宙的运行,管着四季、雨雪等自然现象;地道承载着万物的孕育、生长、离灭,承载着山川的变化、社会的发展,顺应着天道的规律;而人呢?人立于天地之间,上可仰观天文,观斗转星移,知世事变化。下可俯察地理,察万物峥嵘,知厚德载物。天地之间,生生不息,是有气象万千,是有这婆娑世界。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从来就不只是属于自己,也属于天地,自然就该有天地之能,天地之能不仅生育万物,主宰万物,更不与万物相争,不争即可“和”而“美”, 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立于天地之间已有 12000 多年,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早已是相感相知的关系,所以才有“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种相感相知表现在地震、洪水、雾霾、瘟疫、癌症,也表现在蓝天、绿水、青山、繁茂、兴盛。我们是希望前者还是后者,选择权其实在我们自己手里。

  已经有太长太长的时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处得并不好,长到人们都已经忘记了那段人与天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历史,如今这种并不太好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将决定着未来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或许我们是时候重新拾起对自己核心文化的认知和信心,辨识我们的文化属性中哪些是强势文化,哪些是弱势文化,加强对强势文化的学习和运用。如此经年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我们内心里长久以来希望看到的世界,那个世界不再属于强者,而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人性规律汇总:

  人性既非本善,也非本恶,人性是自私性与群体性(伦理道德性、社会协作性)的综合体。两者谁多谁少的问题。自私性是基础,群体性是衍生,即独立又依存。

人类所谓的善,那就是一个个体是否有利他行为;而人类所谓的恶,就是指一个个体是否存在伤害损毁他者利益的行为;人类的所谓善恶,无非都是一套功利标准。

善或者恶本质上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判断,而不是人的属性判断。

趋利避害的生命本能,是善是恶全在于生命的两个行为标的物:利和害。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恶人,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反而是灰度的人占多数。无知的、狭隘的、偏激的认知和人格状态往往导致危害他者的行为。文化的、宏阔的、中和的认知和人格状态常常表现为利他行为。

人的基本属性自私性,即趋利避害,利和害的判断差异导致了善恶两种行为的出现。

是无知、狭隘和偏激让人类变得罪恶和渺小。


人的基本属性,即人性:从需要开始到满足需要为止(21种价值取向)。

21种价值取向:

知识、技能、自主、创造性(手段);

财富、权力、认可、成就(目的);

身体外观、健康、情绪健康(自身);

审美、愉悦、爱(精神);

诚实、忠诚、正义、利他(社会);

道德、智慧、宗教信仰(境界)

七种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佛说:财、色、名、食、睡。

性欲、钱财欲、物质欲、求知欲、享受欲、名誉欲。

简化:生存欲、名利欲。

  生物的特点就是从周围的物质中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资,满足自身的需要,也就是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从需要出发到满足需要为止。

  人的基本属性,也就是人的本性,也是从需要开始到满足需要为止,是人作为社会一员的最基本的属性。人的所有社会属性都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上,是对自然属性的扩展。

一、人的自然属性有以下的特征(区别于其它生物):

  1.人能思维,能感知世界和对感知进行加工。即意识。

2.人能够劳动,能够能动的改造自然和社会。即实践。

二、人的自然属性所演绎出来的人的社会属性,包含三个方面:

  (一)人的自私性

   人类为以维持自身的存在需要为目标,吞噬和占有自然中的一切,个人占有的结果,使得人类社会形成个人所有制,一个社会的私有制的本质是个人所有制。

  (二)人的伦理道德性

  人类有私有己出的认识和生养、抚育、保护新一代的基本属性,这种属性使得人类群体带上了伦理与道德的色彩,为了保护这种伦理和道德,人类社会诞生了法律。

(三)人的群体协作性

  人类自发地组织起来,来收集和猎取自然中的异类,够成人类的群体性和互助性,特别是繁殖,使得人类的群体化牢固起来,社会财富的公有化是人的群体协作性的延伸。


人的本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尽管,人表现了千差万别的不同,如气质、性格、品质等等,但是人的本质主体基本的特征就是自私性和群体性。社会万象都来自于这两个特征。

  人的自私性和群体性,具有独立的性质又有依存的性质。

  从上面可以看到人性的两种特征在混杂的时候并不矛盾,公为私存在,私也为公打下基础,用公主导社会和用私主导社会,并不违反天道,他们都包含了人类的自私和群体的天性。


                                                       

认知的九个层级(从弱势文化到强势文化)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

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第一层级:只知好恶。 (本能层/情绪层)

饿了就吃,不分场合。撑了就拉,不分地点。

有许多这样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绪。

所谓维权,大多不过是孤注一掷的情绪宣泄。

第二层级,墨守成规。(麻木层)

第三层级,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反省层)

——从这里,有条隐秘的贫富分界线。过于情绪化的人,默守陈规的人,满心恐惧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突破。

第四层级,明是非,识大体。(觉醒低)

第五层级,认识到是非(善恶)的局限性。(觉醒层中)

第六层级,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觉醒层高)

——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

处于这个层级的人士,他们是背负着沉重压力的社会中坚,吃饭不愁,钱也不缺,就是心里充满纠结和痛苦(贪、痴、妄),名权利碾压着自己的肉体和灵魂,终日不得安宁。

第七层级,认识到人的发展性。(道德层低)

什么叫人的发展性?就是你的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你的环境与命运。

——所以这是一条经济自由线,明察趋势,敢于行动的人,总会遇到他们特有的机会。(顺应、应用规律)

第八层级,认识到万古不变的人性与社会规律。(道德层高)

认识人性,说透了就是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残缺(贪嗔痴);就是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完美(等靠要、贪痴妄);认识到人在社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自私性、群体性);认识到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生走不出的陷阱(际遇不同,造化弄人:如贫穷、家暴)。

这时候你对人再也不会有恨意,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终不过是庸人自扰。观无常、观苦、观无我。

第九层级,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天人合一层)

冲出人性迷障,问鼎智慧巅峰。

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这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至高价值与意义。

这是人类认知的又一个新起点,快乐无边的灵魂自由,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人生天地之间,五谷杂粮,吞风饮露,如能致其良知(在实践磨练中探寻符合天理的智慧),复见心之全体,尽己之性,则亦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知往察来,由此及彼,无所不悉。最终既无内外之分,也无人我之间,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能够“参天地,赞化育”。是谓天人合一。

只有书本知识的人,却多半和财富无缘,因为他们缺乏行动能力。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的目的,是让你获得明析的认知(事物规律),与果决的行动能力(应用规律)。

不要太功利,这个世界,人类竞争比拼的不是什么学分成绩,不是名校名师,不是专业科目,而是你对自我与社会的终极认知(规律的运行模式:终极智慧、哲学、规律)。

说格局、说心胸、说视野,最终说的不过是认知。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静了,做事就沉稳了。

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命运之分毫。

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人类8大层次(境界):常人只到第4层,到6层可成神!

不可否认,人是分层次的。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层次的不同。

未来不同层次的人,甚至将进化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物种的人,将生活在不同的维度里,即便大家身处一个世界下,也会熟视无睹的擦肩而过。

下一个维度的人,只能是上一个维度人意识的投射。“高纬人”对“低纬人”的操控,就像上帝操控人一样。

可以预见,绝大多数人都是泛泛之辈、芸芸众生,甚至会沦落到一个多余又无用的阶层。

而这篇文章,至少能让你的思维提高一到两个层次!因为它让你短短十几分钟内就可以纵览全局。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独立思考)

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在发表看法,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主见”。

绝大多数人遇到问题总是被别人轻而易举的带着鼻子走,人云亦云(乌合之众)。或者他们总是被自己的情绪、好恶、偏见所操控,活在自己的狭隘的世界里(本能层、情绪层,麻木层)。

主见,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上,它来自于在经验、学识基础上形成的逻辑判断能力。(通过学习体悟或主动思考觉察到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互联网时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主见,因为各方信息扑面而来,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只会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随波逐流。

有主见的人,做事果敢,当机立断,执行能力高,这是当下时代必备的基本素质。(此时的主见不一定正确)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同

有主见的人,才能发现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

善于发现和自己不同的人,这样才容易纠正自己的偏见。发现不同才能发现矛盾,发现矛盾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君子和而不同,那些能够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就很值得称道。彼此不一样没关系,只要能互相尊重。

但是很多人到了这一层就无法提升了,因为他们总是不肯尊重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所以他们无法变的更包容,更强大。

第三层境界:取长补短

发现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发现和自己不一样的思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要知道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我认可”机制,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大脑里搜寻证据去证明别人是荒谬的,自己的才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天性。(本质上是好名)

而格局大一点的人,都懂得把自己姿态放低,用谦卑的心态去学习,都善于取长补短,或者有意识的强化自己某方面认知或能力。

智慧中带着谦卑,谦卑中饱含智慧。

人到了这一层,已经算是人才。

第四层境界:创造运用(勇于创新)

懂得了取长补短和洋为中用的道理,接下来就是创造性运用了。

创新的本质是更符合条件,更符合因果逻辑定律的事物。

那些凡是能够尊重不同事物,并且根据客观环境与现实条件,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审时度势,主动大胆的去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应对事物度化的人,一定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五层境界:化繁为简(发现、运用规律)

当你已经熟悉的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时候,你逐渐的从万变中照到不变(事物的规律是变化的,规律的规律不变)。

大道至简,人的成长总是先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

这时你再面对其他复杂事物的时候,往往能短时间内看到它的本质、规律与趋势,洞若观火。

将复杂的事简单化;将简单化的事逻辑化,你就能锻炼出强大的推理能力,从各种表象里预见各种规律与必然。

第六层境界:方法论(大道、规律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到了这一层,你已经不关注理论了。所有拿到你面前的问题,你都能拿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就叫“方法论”。

一切道理到最后都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不能做到这一步跨越,就是检验一个人是实干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的关键。

从关注“理论”升级到关注“方法”,是一个人层次的大升级,这是一个人锻炼和修行的结果。

理论(规律)的运行模式就是大道,即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前六层都是在如何成己成物的层面展开。)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淡泊名利、清高脱俗)

到了这一层,你虽然身处俗世,却超越了俗世。

你可以有世俗的成就,却没有了世俗的烦恼。理论也好,实干也好,那都是世人给自己设的限。

这时你看世人,就好像你现在看一群乱飞的苍蝇一样,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知羞耻)。

即便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心境已截然不同。

超然物外,俯瞰众生,世相人心,了然于胸。

第八层境界:晶莹通透(自在丰盈、淡定从容)

到了这一层,你已经不想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别人的高谈论阔在你眼里基本都是装腔作势,因为你可以一眼看穿他们,你无暇装逼,也没闲心听人吹牛。

与此同时,你的每句话都晶亮透彻,因为所有事在你心中都非常透彻,你对事物的感知越来越精准,正是因为看透了规律和大势,所有你心如止水,知道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都会走。

你看透了得失相生、福祸相依,各种俗事在你眼里不过开怀一笑。

我们都如此渴望人生的精彩,到了这一层你终于发现:最完美的人生结局,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淡定:处惊不变,处变不惊;从容:有所为有所不为。

那时世界的浮华已经和你无关,你成了一个晶莹通透的人。

(第七、八层:淡泊名利、通透从容)


善良的四种境界:

一、一味善良(无限度、低智商),好心没好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别人的善良,给自己汲取最大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但对施善者不仅不感恩,反而理直气壮地将施善者置于困境。过分的善良只会伤人害己,会让一些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升米恩,斗米仇。

二、有锋芒的善良。善良要有底线,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善良是要分对象的。

三、惩恶扬善。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保护良善,惩戒暴徒,在危机的时刻可以挺身而出,这是义士的善良。

四、大善最无情。

大仁不仁,大爱不爱,大善不惠,看似严酷无情,其实有着仁者之心。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才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善良需要原则,勇气,智慧。

人们既要洞悉世相人心,也要明白自然天地法则,只有这样,他的善行才能合乎天道,不违背自然而又能帮助别人摆脱困境,这样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诚、俭、仁、孝、善都遵循同样的法则,有见识、有智慧、不愚、不蠢、不过度。

21种负面情绪(地道中的恶):

愚昧、无知、偏见;

比较、计较、烦恼;

嫉妒、见不得人好、恨人有;

傲慢、笑人无;

贪心、不满足;

愤怒、不满、抱怨;

仇恨、算计、报复;

沮丧、失望、哀伤。

人类七宗罪:性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傲慢、嫉妒。

弱势文化:

习俗:信条、规条、传说

迷信:求神、拜佛、权威

靠关系:走后门、托人送礼

道德水平:庸俗、媚俗、低俗、恶俗

特点:简单、容易、没有门槛  易流行


强势文化:

方法:按规律、规则、原则、进化趋势办事

依靠:思想、心智、思维方法(道);理论模式(法);技艺、技术、科学(术);制度、程序、流程、工具(器)

道德水平:道德,仁、义、礼、智、信

特点:不易、求变、与时偕行、唯变所适、难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