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以“要事第一”为原则最后对个人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从时间管理到个人的领导作用
面对工作,很多时候需要面对计划不得不更改的情况,按照曾经的时间管理法则,我们往往会变得十分纠结。而此时,我们只需要重新评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就可以从容接受更改计划的现实,同时自己并不会被到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所包围。不过,在更改计划之后,要想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计划的变更”,还有“如何找到避免的方法”。另外,能够从人和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从活动或者任务的角度,那么我们度过的每一天也会变得更加有人情味。因为,人永远比事情重要!
面对家庭,仔细思考家庭存在的意义、如何能够使家庭获得成功、坚持的原则和价值观念以及每个成员在家庭中发挥的作用。一家人先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一起决定实现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会一起成长。建立在正确的原则上的目标感和责任感,可以更好地影响孩子。
面对团队,成员的动力并非来自管理,而是明确的共同目标。当团队遇到阻碍的时候,也将会产生强大的、客服苦难的能量。实际上,对于个团队来讲,领导的作用(影响)远远大于管理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计划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扩大我们的技能,增加我们的工作能力,甚至改善我们的性格。当然,困难是一定有的,不过,坚持一定能让我们发现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
结果带来的平和
平和,是我们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的功能,是快乐的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发现平和,而不是靠遁世获得。只要能满足生存、关爱、学习和留下遗产这四大基本诉求,我们是可以得到平和的。
要事第一正好可以培养平和心态。我们产生失望情绪,基本上都是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很自然,杜绝沮丧情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检查我们的愿望。这里当然不是让我们减掉那些发自内心的、必须的正当愿望,而是要把那些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果断去掉。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切实际的、并非必须的愿望,是由于成见、个人的道德或社会的影响造成的。比如,拥有一部豪华汽车,类似这样的愿望就是虚幻的、不踏实的。即使达成愿望也不会感到平和,因为,虚无的愿望会越来越高。
贡献和良知才是创造平和心态的条件。当我们更注重贡献而不是享受的时候,会更好地发现生活、爱和学习的意义。良知是实现平静和长期高质量生活的保障,它能让我们接触现实,同缔造平和心态和生活质量的原则联系在一起。
相反,我们要警惕泄气和骄傲。泄气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只有勇气可以打败它。勇气来自心灵,又与心灵联系在一起,两者共同创造了希望。只要希望在,就不会泄气。一个最好的增加勇气的方式:确定目标然后实现目标,又或者做出承诺,遵守承诺。这好比是一条通向信心、成长与平和心态的路,只要不断向前迈进就好。骄傲是妨碍我们变成以原则为中心的人的最大危险。它可以毒害意义和动机,让以原则为中心变得索然无味,更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忽略别人,甚至是丢掉良知。所以,坚信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享受和竞争,而在于做出贡献,就可以避免骄傲了。
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总会有一些特点。更加灵活和自觉,接受计划不饱览一切,能够在未知的领域自由航行;拥有更丰富、更能带来回报的人际关系,会把人置于计划之上,为成长和机会创造环境;更为合作,相信一定有第三解决方案能够带来共赢;不断学习;更注重做出贡献,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谋求提高别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不同寻常的结果,总会比别人的产出要多得多;发展了健康的心理免疫系统,即使失败,也能卷土重来;为自己制定了界限,不会轻易越界;过着更平衡的生活;更有信心和安全感;更有言出必行的能力;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积极和活力;更多地享受生活。
很显然,这样的人是充满魅力的;这样的生活是充满活力。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不得不放弃那些阻碍我们前进、阻止我们做出应有贡献的东西。那些广泛存在、让人感到高兴但建立在幻觉之上的构想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也就是那些虚无的愿望,放弃掉;那些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坚决不能再消耗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放弃掉;我们之所以优柔寡断,是因为选择的标准不清晰。只对良知做出反应会让我们如释重负。优柔寡断,放弃掉;很多时候,我们会产生内疚的情绪。如果是发自良知的内疚,那是伟大的老师,是必要的,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不过那些大多来自社会直觉的负疚感就毫无意义,它们妨碍我们进步,放弃掉;最后一个是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从自己内心深处获得的,它能让我们自由自在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绝对的安全感,放弃吧,追求它只会让你畏缩在自己的安逸区,裹足不前,离平和愈来愈远。
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按照自己的良知生活!生活将在此时到达一个转折点,从此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前行。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给你带来平和;除了原则胜利,没有什么东西能给你带来平和!(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