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缺陷管理流程是什么样的?

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套规范的缺陷管理流程,可以大幅降低缺陷出现的几率,加快缺陷修复效率,保障团队研发质量。对缺陷管理的投资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减少因为标准流程缺失带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还能助力团队持续过程改进,提升团队效能。下面将给大家分享缺陷管理的完整流程,助力研发团队高效管理项目。


1. 预防缺陷

通常情况下,缺陷越早发现风险就越低,越晚发现定位原因和修改的成本就越高,也容易在修改时引入新的问题。在需求分析阶段和研发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方法预防缺陷:

需求分析阶段:准确识别需求本身是否存在风险或疏漏、是否存在描述不清等情况,还要保证开发团队和测试团队对需求有相同的理解,澄清所有的疑问,在第一阶段发现隐藏的缺陷。研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代码评审、单元测试、静态代码检查等方法在早期发现并解决问题。

2. 识别缺陷

统一系统管理缺陷:

测试人员根据创建好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若不通过则转为缺陷,提交给开发人员。除此之外,缺陷也可能来自于运营人员或是用户提交的反馈信息。当缺陷可能来源于多方时,使用统一的缺陷提交系统能高效地管理缺陷,也能缩短开发人员注意到缺陷的时间。

识别真正的缺陷

缺陷一旦被提交,开发团队首先要评估其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缺陷,有些问题可能只是由于缓存、网络、操作失误导致的,这时开发人员要将缺陷标记为“拒绝”并指派回测试团队,测试团队重新测试或补充更多的缺陷信息。

3. 修复缺陷

确定缺陷优先级:

正如大多数事物一样,缺陷修复也存在收益递减规律:若没有无限的资源分配给所有的缺陷,则需要优先将资源投入到高回报的缺陷修复上。所以在开始修复缺陷前,要先确定缺陷的优先级。在评估缺陷的优先级时,可以从单个或多个维度评估,通常情况下常用的两个维度为:

影响范围:受影响的用户数量或者受影响的系统功能数量严重级别:缺陷的重要性,例如:数据丢失、系统损坏


及时同步缺陷状态:

优先级安排好之后就可以制定修复计划并开始修复,当修复完成时,要及时将修复信息同步给相关的测试人员、用户,这一过程可以借助缺陷管理软件来完成。


4. 缺陷分析

缺陷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追踪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反思回溯缺陷产生的各个阶段,来持续地改进缺陷管理流程。缺陷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缺陷描述:描述缺陷发生时的现象及缺陷产生的影响,其中缺陷现象最好有详细的截图或日志说明,缺陷影响可从多个维度列表分析。复现路径:完整的描述缺陷复现的路径,可以采用流程图形式,若有多个复现路径需要标注清楚。缺陷原因:针对缺陷现象及复现路径,采用5W1H分析法逐层深入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炼出今后开发测试过程需要关注的点。缺陷思考:微观上思考是否真正解决了缺陷,并对代码做全方位的验证,对相关模块做关联测试。宏观上梳理历史上类似的缺陷及相关架构,以此改进缺陷管理的流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既然无法完全阻止缺陷的出现,那如何确保已发生的缺陷得到有效的处理,如何利用已有缺陷来指导质量内建过程,是我们需要考...
    ThoughtWorks阅读 274评论 0 0
  • 缺陷报告的处理流程创建——测试人员激活——项目经理修改——开发人员关闭——测试人员 正规缺陷处理流程 测试人员创建...
    周重hhh阅读 1,306评论 0 2
  • 敏捷测试原则中有一条是:预防缺陷,而不是关注缺陷的数量。在敏捷开发中,虽然我们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缺陷的发生,例如精准...
    陈菲TW阅读 821评论 0 0
  • •掌握软件缺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掌握高质量缺陷问题单的填写方法 •掌握软件缺陷的相关属性 •了解软件缺陷管理...
    社会主义顶梁鹿阅读 1,662评论 3 5
  • •掌握软件缺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掌握高质量缺陷问题单的填写方法 •掌握软件缺陷的相关属性 •了解软件缺陷管理...
    初见_0308阅读 74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