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的死去

相对于活着我更愿意谈及死去,毕竟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死去。

如果有看过余华写的《第七天》你会不难发现,那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很优雅从容的寻找灵魂的归宿,而那些无钱无权无势的人只能被迫流离在“死无葬生之地”。如何让死变得优雅,这或许是每个人余生中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不论贫富贵贱。

如何优雅的活着,我想每个人都会。如何优雅的死去,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尤其是当病魔缠身时。我之前看过史铁生写的《病隙碎笔》,这个与病魔结交了一辈子的人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优雅的去死。他的每次落笔成文都是在与病魔抗争之后完成的,哪怕是他身体上插满了各种冰冷的金属仪器他都会用最优雅的方式对待它们,而那时也是他思考最积极的时刻。忽略病魔的缠身,以自己的方式让死亡变得优雅,这就是他一辈子都在从事的工作。每当有人谈及他的写作事业时,他都会说写作是他的副业,生病才是他的主业。

他的离开是必然,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迎接死亡的方式是否足够优雅。我曾在梦里经历过两次不同形式的死亡,第一次是我已经死亡了,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我的身体以平躺的姿势悬浮在半空,没有半点痛苦,没有任何感觉,犹如空气般存在着,那是我第一次触及死亡的样子。第二次是即将死亡,我眼睁睁的看着时钟一分一秒的走向死亡的时间点,就如同犯人被执行死刑时的倒计时那样,那是一种怎样的惶恐我一时无法用语言准确的形容它。

在我得知自己即将要死亡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一些一直想做却没来得及去做的事。比如,我从不曾对母亲说过我爱她。再比如,我从未和父亲认真的交流过,哪怕只是一次呢。只有正真直面死亡时,你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不在于财富有多少,权利有多大,势力有多广,而在于你的内心是否波澜不惊,你的表情是否淡定从容,你迎接死亡的方式是否足够优雅。

在那个提前预示我会死亡的梦里我的整个人是支离破碎的,就像是一只装满红酒的高脚杯被刹那间击碎了一般,鲜红的液体铺满整块方砖,那些七零八落的碎片宛如一把把利刃深深的刺穿那些鲜红色的液体,在灯光的反衬下显得更加锋利无比。内心的懊悔与不甘在那仅存的一点时间内变得更加凌乱不堪,那种难以言表的错乱的痛犹如身体被凌迟,那是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活着。

我记得那天我是被梦中的哭泣声惊醒的,我在梦中早已哭到不能自已。在梦醒的瞬间,我庆幸我还活着,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以“重生”的名义定义我的余生。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的记着那个梦,是因为它曾告诉过我活着的意义在于死亡时我以各种姿态面对,是从容淡定优雅还是狂躁不安后悔?

面对死亡,杨绛选择了泰然处之。在她写的散文读本《走在人生边上》中处处都有这样的体现,她喜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告诉世人她对死亡的诠释。她的优雅几乎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无论是面对女儿的疾病告亡还是面对丈夫的先行离世,她始终都保持着那份对于生命的从容淡定,那份平常人难以保持住的优雅姿态。

面对死亡,李开复选择了反思。他在他的纪实读本《向死而生》里很好的阐述了这一事实。全书主要讲述他是如何被死亡胁迫,他又是如何化解一次次的生命危机,在此过程中他又悟到了什么。看过这本书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他反思最多的就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被功利缠绕的时间太长,人生过得太过匆匆,以至于他忘了自己应该怎样活着。当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时,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后来的彻夜难眠。在他决定向死而生时,他开始学着如何从容的面对,如何优雅的接受,如何更好的选择迎着死亡坚强的活下去而不是被迫死亡。在他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内,他感受最多的就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变多了,他身体的各种机能又开始慢慢恢复了,与孩子们的关系又开始变得融洽了。在书的封面有他写的一句话,“这场大病把我推到生命的面前,一次次地质问:褪去这些虚名与成就,你的生命还剩下些什么?”我想如果不是这次直面死亡的经历,他应该不会提前悟到死亡对于生的意义吧。

面对死亡,我选择尽力而为。我尽力做到不后悔,无牵挂,很优雅。我不会刻意躲避死亡,也不会专程等待死亡,毕竟我曾有过两次不真实的死亡经历,对于死其实我更怕生。

十年前我迷茫、彷徨、一筹莫展,十年后我依旧如此。在活着的这方面我可能会比较失败,但我希望我死的时候能足够优雅。面对生时的千变万化我似乎更喜欢死后的一锤定音,只有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生对我来说就是死亡的倒计时,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浮夸的存在。如果我真的能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我每活过的一天就是最真实的一天,而不是重复着昨天。费尔南多·佩索阿说,“人的一生除去睡眠时间,只有一万多天。人和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只活了一天,只不过重复了一万多次。”

如何优雅的死去,这或许是我余生不懈追求的一个谜,我只希望在我被告知死亡时能我能解开这个谜,然后能平静而又优雅的接受它的到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