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看西游记到现在,最想提笔写点什么的,就只有百花羞。
百花羞是宝象国的三公主,与唐僧相遇时约三十年纪。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掳走至山野,霸占为妻,如今已育有两个孩儿。
尽管黄袍怪对公主呵护疼爱,但在公主眼中,她被迫与爹娘分离,“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想死却又不能,终日活在不能与父母团圆的痛苦中。
而这长久折磨她的不幸,却是一段孽缘种下的恶果。
百花羞本是天庭披香殿的侍女,因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相爱,相约私奔凡间。
然而造化弄人,仙女投胎为百花羞后却丧失了前世的记忆;待与父母姐妹生活到十六七的年纪,被奎木狼下凡掳走。
奎木狼本生得十分丑陋(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中秋夜又强掳走百花羞,在百花羞眼中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妖怪;在了解昔日爱人前世记忆全无后,仍与百花羞强做了一十三年夫妻。
有人看到的是奎木狼的痴情重义,可是在百花羞的眼中,每一天都是痛苦煎熬:
“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将女擒住,驾祥光,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难分难辨,被妖倚强,霸占为妻。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论此真是败坏人轮,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但恐女死之后,不显分明。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滴泪修书,大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奎木狼对百花羞造成的痛苦没什么好洗,求救信里写得清楚。说奎木狼在百花羞眼中像个强奸犯,其实也没什么错。
这件事上我不想讨论孰是孰非,一切都只能说造化弄人,造成了两人的悲剧,尤其是对百花羞,只能道一声可悲可怜。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悲凉的,是故事里其他人眼中的百花羞。
读过原著都知道,与影视形象不同,大圣在原著中本就是个温良的人。遇到失礼落难的路人,大圣从来都是晓之以情,谆谆教诲,尽显温柔形象。然而与百花羞初相见时,却忽然尽失温柔,对她尽是斥责与唾弃:
“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怎么便是得罪?”
公主道:“我晓得。”
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甚么?”
公主道:“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
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
在其他被妖怪强占的姑娘面前,大圣也从不多话。为什么单对百花羞这么冷漠刻薄,甚至批为罪人呢?我想了想,百花羞和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她生了两个孩子吧。
对于被抢走的女孩子,她受了多少苦难,忍耐多少折磨都不重要,被人玷污了还有脸活着,就是最大的罪。
我知道我知道,作者的思想被时代限制,我没法多说什么。只是他在整理这个故事时,偏借大圣之口表达他的不满,让喜爱大圣的读者无奈。
作者的不满还不够,奎木狼回到天庭后的自白也令人难过:
“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
本以为是命运的悲剧,原来在男方眼中都是女方的勾引,今天要感谢大圣打破了这段孽债,让自己悬崖勒马。
然而故事的悲剧还没有到尽头。
百花羞的孩子被大圣抓走,要求协助作战。其实她回家心切,本就打算帮忙。可是大圣没有如约还给她孩子,一边骗她孩子被带回皇宫,扭头就让八戒把两个孩子摔成了肉酱。
百花羞协助大圣战胜了黄袍,欣喜地等待着回家与父母孩子团圆。
到了故事结尾:
奎木狼下凡作妖,为难唐僧一行,还生吃了几个宫女。回到天庭被罚给太上老君烧几天火;
师徒四人离开此地,开启下一段旅程。
百花羞呢?得知被大圣欺骗,被大圣一行杀死的孩子后会怎样呢?作者完全没有写,没人关心,大概要继续赎罪吧。
然而她又做错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