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方无涯的水,何妨沿历史的长河漫溯。
这条浸润着悠久文化与天地大美的河啊,波涛拍岸卷起千堆诗意,每一簇扬起的浪都碎成万古词章。
回望,也许只是捧一卷泛黄的线装书,或援笔研墨,或施施然走笔,或遥寄一腔古今情却似乎,真的听到了那西周采诗官的且行且歌,真的看见那巍巍盛唐的辞赋满江宋时清风明朝月。
何物永存?是诗歌,是文化,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痴心人则紧紧牵着那穿越千百年的红线,几分执拗,几分沉静,与之相牵相连,相守相望,拾一瓣心香。
十年旧约诗词梦,满川风雨看潮生。诗词,是最初将我引向古典文化的梦。
纵使经年,我仍记得牙牙学语时一字一顿背的《声声慢》,仍记得第一次读一阙词而泫然时心中的震颤。读“明月照积雪”的辽阔,歌“盈盈一水间”的清浅:叹“想当年金戈铁马”的气魄,感“人生如逆旅”的哲思。江南四月,草长莺飞此南人之情牵:长城饮马,河梁携手,此北人之情怀。
曾记否,“托体同山阿”的愿景,是带月荷锄、淡泊悠然的陶潜,历史天平上五斗米的重量,竟让无数后生照着瞻宫清辉去细读它的刻度;
曾记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叩问,是豁达傲岸,眼神坚定而清朗的子瞻,多少失传的经文典籍如一张空白,你的一个轶事却可以在街头巷尾传记千年;
曾记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是坚守信仰,身影挺立而悲愤的杜甫,所有的泪水朝向漂泊如沙鸥般的生命滂沱,你却心怀苍生鼓张起一张济天下的帆……
张爱玲曾说“我们这代人能看懂《红楼梦》,大抵还是幸运的。”轻轻一句,力在千钧,道出了文化守望者的无奈、安慰和坚守。
当剪书为衣,抟砚为钵,传统的衣钵可授之何人?传统是千回百转的璇玑图,古香是顺流而读或逆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历史的诗情谁来领管?
或宏而著或微而美的字句不该被忘记,正如隽永的笔调和情怀不应东随逝水。
更重要的是,诗词中对人生的体悟、对世界的观照,那心灵的高度、人格精神的伟岸厚重,从不曾远离。
只想做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在诗意中感怀,在感怀中唤醒,在唤醒中升华,生命的况味本应如一阙词般干净,索然而旷世。
反观当下社会,内心偶有伤口隐隐作痛。“气节文章”越来越少,“文化快餐”来越多:大师巨作无人问津,滥俗文字受到追捧。
究其根本,“娱乐至死”的时代风气下,是一颗躁动不安的心。然而,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最美古诗词”“睡前读一首诗”等类型公众号广受欢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烈反响,许多人选择读一首诗词再进入梦乡,孩子们琅琅书声中诗文韵律铿锵。这样的场景,让人温暖,也让人安心。
传统文化,是那日升月沉的更替所不变的内核,是时代前行步伐背后的护持,它让我们看清自我,也看清梦想和脚下的道路。
尊文崇识方能坚守,吐故纳新方是久长。
“如果我没有出生在中国,我将水远不能体会到天涯到底是多么遥远的地方,断肠又是怎样一种相思;我会完全联想不了江南二字除了一个笼统的地名,还在朦胧的烟雨中藏着多少传说,而对于江湖是怎样的人世,滚滚红尘湮没过什么,可能真的一生都无从知晓。”
我们理应骄傲,为这古老而水恒青春的土地,为这古老而永恒青春的文化。
古诗词不曾离去,那些古典的,成熟的,本质的,独创性的,千秋万代的传统文化又岂容式微?一曰“不可”,二曰“不忍”,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都应是古典文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守,故免精神家园于失落,故根基不移本色不失:望,故立当下而远瞩于明日,故文化于时代精神中延续。
儒释道法墨,皆有可取;礼乐射书数,都难辜负。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一处,我们终可骄傲的说,斯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你我昔日苦心。
何妨回望传统文化,轻轻拾起一瓣文化心香。
——香远益清。